1 2 3 4 5

教师在幼儿科技活动中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河北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尹金娥


我园自1999年10月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实践研究及师资培训》,并成为其实验基地之一。在开展幼儿科技教育课题以来,我园注重科技活动的实施,注意从教师的具体教育行为中分析其与当前教育观念相抵触的地方,并对之进行研讨,加以改进。在内容的安排上,我们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操作性强的活动进行实施。如“硬币游戏”、“谁的小伞飞得高”、“会变色的萝卜水”、“神奇的力”、“石膏小玩具”。“浮力小实验”、“镜子游戏”等。幼儿沉浸在操作活动中,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和操作都十分活跃。在形式的选择上,我们打破了班级界限,以年龄班为组,每组讨论同一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一起准备操作材料,互相观摩,提出问题和改进措施。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科技活动周”和“节日幼儿科技长廊”等,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科技活动中来,并向他们介绍有关幼儿科技活动开展的情况,家长们对这种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取经验的活动方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教师们也觉得,幼儿科技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从研究怎样教幼儿知识转移到为幼儿准备适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操作;从重视活动本身的组织上升到观察幼儿、引导幼儿、帮助幼儿的指导工作上来。  
但是,我们也发现,教师在指导幼儿科技活动的过程中,教育行为的改进远远落后于教育观念的更新,也就是说,教师的指导工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急于把答案告诉幼儿,这是科技活动指导中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代幼儿教育要求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自己的发现去积累经验,获得经验。幼儿的操作探索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在幼儿经验达不到,不能进行操作探索时,教师应该学会适当的等待。但在指导幼儿的科技活动时,不少教师总是急于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反映出教师在观念上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如在“硬币游戏”中,教师要求幼儿自己想办法让硬币在桌面上转动,但部分幼儿总是不成功,不少观摩的老师就告诉幼儿,只要用手一弹就行了。当然,这些幼儿马上学会了教师所教给的这种方法。然而同样的活动在另一个班里实施,在没有老师提示的情况下,这个班的幼儿却玩出了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不一定是最佳方法,但它却是幼儿自己动手动脑的结果,而这正是我们开展这个游戏的目的所在。一位幼儿发现用手使劲捻可以使硬币转起来,后来又发现先让硬币竖立,用嘴一吹也能使它转起来,当他不经意地用手指碰了一个竖立的硬币,发现硬币也能转起来时,他兴奋地喊:“原来用手弹也行!”幼儿自我发现的过程就是幼儿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过程。告诉幼儿答案,幼儿只学会了解一种方法,并且失去了动脑筋的机会。科技活动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把答案告诉幼儿,实际上剥夺了孩子的这些权利。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很好的方式,效果也要比直接告诉他答案好得多。因此,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观察幼儿的活动上,在观察的基础上再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  
二、教师的指导语言要能促使幼儿的进一步思考  
科技活动中由于教师不用直接讲解,主要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所以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幼儿的答案,就会无形中终止幼儿的思考。因此,教师的指导一定要促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提高。如:在‘神奇的力’中,教师让幼儿猜一猜两个大力士为什么分不开,幼儿可能回答:“里面肯定有磁铁!”如果教师以简单地说:“告诉你吧,其实里面没有磁铁,”我想这个幼儿在得到老师的否定后,肯定会悻悻地坐下来,这只会挫伤这个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果这时候教师不是简单告诉幼儿答案,而是为幼儿准备一些小的铁制品,让幼儿亲自动手试一试,幼儿就会很快得出给论:要判断是否有磁铁,主要看它能否吸铁,如果能吸铁,说明用面有磁铁;不能吸铁,里面就没有磁铁。教师应该通过语言的引导去进一步启发幼儿,让他们沿着自己的思路上想问题,即使错了也要让他们通过操作去发现错误,引发他们更积极的思考;如果对了就要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选择出更好的方法。教师还应注意从多角度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如在“神奇的力”的延伸活动中,一个班的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一桶水。一根管子和水盆,同时对幼儿提出了要求:“谁能想办法用这根管子把水桶里的水倒到水盆里?”幼儿边想边试了好一会儿总不成功。教师走过来说:“你们把管子里灌满水就可以了。”小朋友照做,结束不用说是成功的。同样的这个活动在另外一个班里,老师这样引导:“小朋友想一想,管子里有什么?”幼儿回答:“有空气。”教师说:“谁能想办法将管子里的空气赶出来?”幼儿有的用嘴吸,有的在管子里灌上水,有的往管子里装沙子,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教师的这种恰当引导使幼儿的思维具体化、明朗化,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又给幼儿的思考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做就能始终激励幼儿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幼儿的表现就会更出色。  
三、应注意倾听幼儿完整的表述,因为这是保证科技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  
伴随着幼儿的探索过程,幼儿会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发现,让幼儿通过语言交流将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是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思维,加深实验印象的重要步骤。因此,教师应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之后将自己的发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如在“浮力小实验”中,教师先要求幼儿做实验,幼儿通过操作发现:小石头、玻璃球放入水中后,一下子就沉下去了;木头块、乒乓球则漂在水面上;塑料插塑和海棉刚放入水中时漂在水面上,一会儿就沉下去了。接着教师要求幼儿把他们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思维水平和操作情况,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总结,然后提出更为恰当的问题。而在科技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注意力常常只关注于幼儿的操作,忽视幼儿的表达,致使一些幼儿只会做不会说或说不完整。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标志着其思维水平的发展,幼儿科技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科技活动决不是哑巴科学,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完整表述的机会,这也利于增强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四、不要过分注重活动的预期效果  
幼儿科技活动尤其是观摩活动,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活动环节的安排和活动的整体效果,如气氛是否热烈。材料是否丰富、幼儿是否感兴趣、目标是否完成……由于过分注意这些,使教师常常忽略来自幼儿的很有价值的信息。如在“神奇的力”中,教师提出两个大力士为什么分不开的问题时,一个幼儿说:“因为两个大力士都是半圆形的,所以分不开。”其实这个幼儿观察出了一个很关键的特点,但教师并未引起注意,既没有表扬也没有追问这名幼儿,从而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可见,教师要善于从活跃的活动气氛中洞察出幼儿的实际操作情况和正在解决的难题,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兴趣的转移暂时偏离预期目标,给予适当的指导,我想这种教育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观摩活动中),教师总是预先想好答案,希望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保持一致。一旦一致就赶快肯定,不一致总是置之不理。似乎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牵着幼儿向预定的目标前进,最终帮助幼儿得出惟一正确的答案。以为只有这样,教师才完成了任务,这次活动才获得圆满的成功。其实对于同样的事物,由于操作者的观察角度、积累经验不同,得出的结论就应该有所不同。“答案只有一个”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它反映出教师教育思想方面的问题,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只会限制幼儿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打破固有的模式,撇开既定的目标和框框,才能使科技活动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同时,我们对一个活动的评价也应该以幼儿是否获得了实质上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惟一标准。  
幼儿科技活动的开展使我园教师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教育观念的提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到教育行为上去,并直接作用于被教育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科技活动高质量地进行。当然,这需要我们从实际工作出发,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