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幼儿园教育活动主体性的课题研究报告

    从2001年9月始,由常州市教研室领衔主持的“转变学习方式,展现幼儿主体性”的课题,以研究儿童的学习和儿童主体性发展为重要视角,积极营造支持性、研究型的群体互动环境,追求教师教育理念与行为的根本性转变,努力寻求儿童有效学习、主动发展的方式方法,在总课题框架下附设18个子课题,围绕儿童学习方式的转变,18所幼儿园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辖市区幼教教研员主动介入,进行了一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革。
    本课题研究历时二年半,18所幼儿园渐渐地进入研究的态势,在研究过程中承载了课题组成员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智慧和创新的教育策略,各子课题实验学校注重过程研究、制度落实、学习研讨和资料积累工作,分别撰写了相关的研究报告(附后)。在此,就总课题研究作简要总结。
    一、研究背景
    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建构式的发现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是生活经验体系而非学科知识体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身心获得主动、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能并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儿童拥有与生俱来的早期学习潜能,他们渴望学习,喜欢探究,爱好活动,富于想象、表现、创造。幼儿园教育必须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因此,幼教工作者要尊重儿童、激活潜能,倡导主动活动,引导主体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让孩子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但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整天为教学而忙碌,考虑自己怎样教的多,考虑幼儿主动学的少,教学代替了学习,变成了说教和训练,幼儿被动学习的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严重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再者,现代教育思潮不断兴起,教改口号声声吹响,主体教育的理念在逐步形成,如何使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即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学习观、活动观、发展观、课程观……转化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切实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改善行为、改革模式,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主动和谐发展的幼儿,这是幼教工作者必须深思和致力于探索的课题。
    基于对儿童生命个体学习潜能的再认识,以及对当前幼教改革新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思考,本课题试图在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指导下,站在儿童的角度,关注儿童的学习,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有效学习、主动发展及教师指导幼儿主体性发展的行为策略,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进行实证性的探索研究,形成一系列引导儿童主动学习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为帮助幼儿教师从观念向行为转化提供新的工作平台,以此推动常州地区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
    二、理论思考
    1、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的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儿童的学习必须成为儿童主动探索、自我思考、观察比较、提问讨论的过程。教师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他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儿童主动学习(《活动中的幼儿》),儿童主动参与的活动,是幼儿发展的源泉和中介,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独立的、正在发展着的个体,儿童成长在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应注重给他们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幼儿教育本质上不是灌输,而是创造一种轻松、愉快而富含有效刺激的环境,引导幼儿在全身心参与的诸多活动中得到发展。(《学前教育学》)
  《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五大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分别指出:
    健康――“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手的协调性、灵活性。”
    语言――“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社会――“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科学――“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艺术――“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概念界定
    ⑴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⑵ “主体性”:从本质上说是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即主体与客体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动性、占有性,强调的是主体对客体的认知、征服与占有,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它是指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本质力量的部分,是人性之精华。所谓主体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强调由传承性教育向创造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过程上,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究目标
    1、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密切关注教育对象,真正做到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形成一支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起来的幼师群体。
    2、通过研究,切实改变幼儿园教育中孩子被动学习,教师机械教导、重复劳动、低效劳动的局面,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追求幼儿教育的价值功能,实现幼儿的主体发展价值。
    3、本课题以研究儿童的学习为切入口,做到尊重儿童,激活学习潜能,以培养主动、活泼、和谐发展的健康儿童为目标,倡导主体教育理念,关爱幼儿,让幼儿充分享受童年的欢乐、学习的快乐,提升幼儿生命的质量,促进幼儿基本素质的形成,这将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下,各幼儿园根据自身特点,可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围绕总课题进行某方面的研究,在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动态性研究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构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幼儿主动学习模式,有利于指导我市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四、研究内容
    1、在各种活动中探讨儿童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和策略。
    2、各科教学中(音、体、美、语言、科学)幼儿学习方式的有效指导策略和主体感受、表现表达。
    3、主题综合活动中幼儿的自主创新学习。
    4、游戏及区角活动中幼儿的主动学习,自主体验。
    5、儿童有效学习,主体教育活动中的环境创设。
    6、儿童有效学习,主体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7、儿童有效学习,主体教育活动中的发展性评价。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教育现场观察、自然实验和行动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设计教育干预因子,即:要求教师在观念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爱幼儿,尊重天性,启迪灵性,张扬个性;在行为上着力转变角色,减少显性指令,渗透隐性指导,重视活动环境的创设,操作材料的提供以及探究性的设问,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及人际环境的互动,广泛开展同伴互动,启发讨论、实践操作、自主创新等活动,在幼儿园各类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快乐体验,培养主动、全面、和谐发展的健康儿童。
    课题组采用18所幼儿园群体联动,研究课观摩研讨,学术沙龙、案例分析、反思评议等形式,点面结合,有效推进课题实施。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1年1月-7月)立项准备阶段。主要开展有关幼儿主动学习和主体性教育的文献研究,作相关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建立课题总体框架并撰写研究方案,确定实验学校,并指导子课题幼儿园设计研究计划及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1年9月-11月)全面启动阶段。在鸣珂巷幼儿园举行开题会,健全研究组织,举办学术讲座和理论辅导,培训实验教师,帮助各实验点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三阶段(2002年1月--2003年12月)实证研究阶段。组织各子课题实验幼儿园轮流开放研究课观摩研讨,上午开放研究课3-4节,子课题负责人作情况汇报,下午课题组成员集中进行评议反思研讨,与此同时,各实验幼儿园广泛开展以校为本的课题研讨,研究课观摩,资料分析,案例研究等活动,公开发表相关论文进行交流,参与评优课评比获奖,许多幼儿园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儿学习、游戏活动,定期形成阶段性总结。
    第四阶段(2003年9月-2004年3月)总结思考阶段。各子课题实验园分析整理课题资料,制作研究性活动展板,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措施
    主要的研究措施
    1、健全组织,形成制度。成立由市教研员主抓的大课题组,各辖市区教研员参与,18所实验园的园长(业务园长)为子课题组长,各园由3-4名实验教师组成的约五十多人的大课题组,确定每月一次全市性课题活动制度。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型沙龙和专题讲座,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引导,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陈鹤琴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原则,当代建构主义教育原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进行参与式培训和案例培训,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3、群体互动,重点突破。每月轮流一次子课题实验幼儿园结合自己的课题,开放研究课,大课题组成员观摩评议、研讨、反思,整整一天时间,大家求真务实,畅所欲言,注重实际效果,教科研人员精彩评点和引领,使课题研究层层推向高潮。
    4、注重过程,实践创新。鼓励各子课题组成员结合本园特点,资源利用,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特色建构相结合,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课程模式,营造和谐环境,革新评价手段,建立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和儿童成长手册,观察记录资料卡等,把课题做强做活。
    八、研究成效
    (研究课优秀案例和发表论文近百篇,各幼儿园材料反映。拟汇编常州市幼儿园《动手做,游戏乐》案例集)
    促进几个转变:
    1、从重静态知识到重动态活动;
    2、从重接受知识到重建构知识;
    4、从重视知识技能到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
    5、从教师的管理者、指令者、组织者成为儿童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6、从说教模仿训练到自主探索发现;
    7、从重视教法到关注学法;
    8、从分科教学到活动整合;
    9、从课堂环境到回归生活;
   10、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
   11、从“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
    对教师而言:
    1、催生了主体教育的理念,唱响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2、营造了研究的氛围,培育了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3、推进了我市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挑战传统的课堂,在儿童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师教育行为和评价方式改善上有突破性的进展。
    4、建构了常州市幼儿园的“动手做、游戏乐”儿童主动学习实践活动课程模式。
    5、提供了一种支架,为一些幼儿园创建了自主创新综合课程、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生活化区域游戏课程及语言、科学、音乐、美术、体育领域及游戏中的自主、创新、感受、体验活动模式的建构,为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谐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
    对幼儿来说:
    1、支持性的环境使幼儿生命得到关爱,童心得到呵护。丰富的操作性材料使幼儿感受着生活的意义,使学习变得快乐。
    2、探究性的活动使幼儿有机会接受挑战,昭示生命的力量和发现自我潜能。
    3、主体性的体验使幼儿大胆展示真实的自我,他们敢说、敢想、敢做、乐意表达、表现和创造,人格得到尊重,个性得以张扬。
    4、发展性的评价使幼儿在激励中成长,在启迪中智慧潜能得到发掘。
    研究表明:儿童的有效学习、主体性发展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儿童真实的体验、感受与探究的机会;它切切实实需要教师的情感、艺术与智慧;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和对儿童学习的理解。
    九、问题与讨论
    1、课题围绕儿童学习方式转变等18个子课题采用联动方式,群体互动,各园各有侧重,但研究内容的包容量大,本人指导不到位,不宜做深做透。
    2、实验点重视程度与投入程度差异大,发展不平衡。部分园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科研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
    3、如何结合园所特点,倡导校本研究,探讨适于儿童有效学习的,富有本园风格特色的学习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