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让课程实施过程班本化

 

无锡市新区梅村中心幼儿园  徐敏娟

   新《纲要》的颁布,为建设园本课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而园本课程的开发又为我们幼儿园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运作空间,由于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性格的教师与幼儿发生的生活情趣有所不同、幼儿在不同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感有诸多不同以及教师与幼儿产生的互动过程和结果的不同等等,在实施过程中由此也应运而生了各具特色的“班本化”课程,之所以称为班本化是因为这一课程反映出了自己所任班级不同的教学、生活风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体现班本化。依据《纲要》中强调的“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发展目标等因素,在已有的课程内容中有目的地加以选择确定,初步预设好一学期的活动内容,作为本班最原始的班本课程内容。如:依据自己对本班孩子在中班学期末的表现的了解,我为刚入大班的孩子确定了《我们的规则》为第一个活动主题,并把主题目标制定为“能从周围生活中发现规则标志,产生规则意识,有创建规则标志的愿望,并能自觉遵守生活中的规则”。根据目标选择的课程内容中包括了:实践活动《过马路》、语言活动《小河马过马路》、社会活动《各种各样的标志》、科学活动《按规则摆图片》、体育活动《过马路》、音乐活动《小指挥》等,其中有的是从现有的课程丛书上选择的,有的是根据目标,教师加以改编创造的,也有的是教师利用周围环境加以“量身定做”的,初步创建了具有自己班级风貌的“班本化”课程雏形片段。在创建“班本化”课程雏形时我始终遵循这样一个前提:心中装着自己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确定有利于他们发展并能发展成的目标,充分考虑园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不断充实和丰富课程内容。

  其次,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现班本化特点。园本课程乃至班本化课程的开发不仅是制定计划、设计方案、实施课程内容,它更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教育情境以及与幼儿互动的过程和结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社区资源,更有力地保证目标实施的到位。如:在组织实践活动《过马路》这一活动时,我充分利用了幼儿园前的一个十字路口,带领幼儿仔细观察来往车辆过马路的规则,从中理解了“规则”这词的实际含义,并组织幼儿学习看标志有序地过马路,孩子们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获取的不仅是理念上的规则含义,更加牢固了一种社会规则意识。又如在实施这一主题中,孩子们发现自己的父母放学时拥挤着来接他们的时候,他们向我提出绘制“请排好队接我们”标志的要求,于是,我设计了综合活动《放学的时候》,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作画工具,于是,第二天在我们教室门口就出现了“爸爸妈妈排队接我们”的图案标志,也就在第二天的傍晚,来接孩子的父母们自觉地排成了一条长龙,有规有则的一幕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活动由此成了这一主题中课程内容收集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我遵循的原则是:幼儿是主体,他们才是“班本化”中的“本”的核心部分,在与他们不断的互动过程中把握时机生成积极的课程内容,逐渐调整“班本化”课程的结构。

  最后体现评价过程的班本化。园本课程、班本课程的实施更加关注个别差异,既然我们朝这个目标努力,所以,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加应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具体的措施,从而能制定更加适宜的下一个目标。如:在《我们的规则》 主题活动接近尾声时,我们对照目标和幼儿的实际行为,从中找到差距,从新制定适宜的目标,在下一个主题活动中,渗透这一目标,强化规则,逐渐完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遵循的原则是:不同班级间的幼儿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幼儿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具有人性化的,评价的过程也应该是班本化课程的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了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评价机制才能完善自己“班本化”课程的整体结构。

  园本课程的开发,班本化课程的建立都需要独立建设课程的能力和条件,但由于现实能力条件与之存在的差距,所以我们要****众长,收集、整理并有价值地筛选多年积累的资料,通过实施过程的班本化逐渐缩小这一差距,从而有能力开发、建立并完善具有本园、本班特色的园本课程和班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