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N措施让新入园幼儿适应集体生活

    “怎样才能使幼儿顺利入园”是一个老话题了,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第一次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新的集体生活,幼儿在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情况下,难免会表现出不适应。幼教专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幼儿的第二断奶期”,这是每个入园幼儿必然经历的。那么,幼儿教师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呢?

    一、幼儿刚入园的表现:

    当一个幼儿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会引起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当最亲近的人离开时,开始用啼哭表示分离的痛苦,流露明显的悲哀表情。如果悲哀的哭声不足以唤回亲人,痛苦则转化为愤怒,哭声更大、更强烈,但愤怒的哭声不可能持续太久,哭闹转化为悲啼,幼儿处于极端痛苦之中,这就是幼儿分离焦虑的一般表现。新入园幼儿的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一种信号,这是幼儿对所依恋的人和环境消失敏感性反应。总体说来,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绪方面——焦虑、坐立不安、恍忽、低声啜泣、失声哭闹、恋物、暴躁、生气、恐惧、紧张等。

    有的幼儿会一直哭泣,并大喊大叫,异常烦躁,不断询问“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并缠着教师或小朋友说“你妈妈会来的,会来接你的”,这才安心的离开,但过不了两秒钟就又问,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对自己所带物品总是随手拿着,不容别人碰一下,甚至不和别人挨着坐,独自在一边,若别人不小心碰了他,或拿了他的东西,他会非常愤怒,甚至声嘶力竭。还有的幼儿似乎非常害怕,蜷缩在角落里,低声哭泣,情绪非常低落,别人碰了他,抢了他的玩具,甚至打了他,他也不敢反抗,就连大声说话也不敢。

    2、行为方面——胆怯、害羞、缄默(整天不讲一句话)、缠人、孤僻、打人、抢玩具、拒食、拒绝拥抱、扔玩具、拒绝脱衣服、违拗、自虐。

    有的幼儿入园后拒绝做任何事情,不座、不让碰、不吃、不玩,唯一想做的就是趴在窗口等妈妈或者四处游荡,稍不如意,就大哭特哭;也有的幼儿把自己封闭起来以求保护,独坐一边,不说话、不玩玩具,明显表现出胆怯和不知所措。还有的幼儿则特别缠人,看到别的家长和教师从门口走过,就会跟过去,希望能把他带走,去找妈妈,或者,要求教师一直抱着他、领着他、看着他,当教师眼神离开或牵着的手放开,她就哭给你看。还有的以扔东西、打人等来进行发泄。

    3、生理方面——喂食困难、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夜惊、遗尿等。大部分幼儿有不吃饭、尿裤子等现象发生。

    有的幼儿是本身自理能力就差,不会吃饭,不会穿脱裤子,有了需要也不会说,以至不能很好的完成;也有的幼儿是由于进入陌生环境缺乏安全感,焦躁不安,对一些生理需要忽略而出现食欲下降、遗尿等现象。也有的幼儿由于过度紧张而出现夜惊,做恶梦等。

     以上这些情况有的幼儿一入园就有明显表现,也有的幼儿高高兴兴玩上两三天之后才出现,我们戏称为“倒醉”。不管幼儿刚入园怎样,我们都应把新入园的幼儿列为工作重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幼儿尽量减少分离焦虑,顺利入园。

    二、在幼儿新入园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

   (一)仔细观察,确定特点,找出症结。

   第一、幼儿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幼儿一直在家里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对幼儿园的老师不认识,小朋友也不熟悉,在陌生的环境中,幼儿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

    第二、自理能力差也是幼儿对幼儿园生活不适应、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有的幼儿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位家长曾告诉我幼儿喝水是家长看着表定时给的,可见我们家长的良苦用心,却不知这样反而剥夺了幼儿做事的权利,幼儿什么都不需要做,当然什么都不会做,来到幼儿园就不一样了,样样事情都要自己动手,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穿衣穿鞋,对于那些什么都不会的幼儿来说,真是困难极了。

    第三、生活规律的改变也是幼儿不愿上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原因。入园前,幼儿在家自由自在生活,饿了就吃,想玩就玩,起居没有规律。上了幼儿园后,早上要按时上幼儿园,中饭点心要自己吃,游戏活动有规定的时间,这就使幼儿感到很不习惯,因而不愿上幼儿园。

    第四、小朋友之间互不熟悉,不会很好相处、不会交往也是幼儿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之一。在家里,有好吃的一个人吃,好玩的一个人玩,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为此争抢东西,使这些幼儿很不愿意上幼儿园。 
 

二)对症下药,既有爱心又有原则。(所采取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爱心教育。对幼儿充满爱心,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更加细心。只有耐心细致的工作、充满爱心,无微不至的关怀幼儿,关注幼儿的每一个要求,才能让幼儿感到安全,可信赖,才能让幼儿喜欢上教师、喜欢幼儿园,消除焦虑、畏难情绪,尽快适应。具体方面主要有:

    1、语言温和平缓,让幼儿感到老师可亲可爱,清除畏惧心理;
    2、称呼幼儿小名,创造一种亲切、自然的气氛;
    3、经常拥抱、亲吻幼儿,用这种身体语言起到安抚作用;
    4、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回答,不冷落幼儿;
    5、蹲下与幼儿讲话:使幼儿觉得老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

    第二、放松教育

    1)还是来自教师的信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幼儿哭闹是他自己的一种表达、发泄方式,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不知所措,对妈妈把他送出来的愤怒用哭闹的方式发泄出来,心里会得到平衡。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要做的就是放松,轻松的对待幼儿的哭闹,轻松的组织活动,让幼儿感觉上幼儿园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很好玩儿,使幼儿逐渐接受并参与到活动中来;

    2)尽可能的满足幼儿的一些要求,比如有的幼儿提出不吃饭、不睡觉等,可暂时答应他,让他放松下来,真到吃饭睡觉的时候,他也饿了困了,就自然得跟着吃饭睡觉了;还有的幼儿不让关门,这一点非常普遍,因为他们觉得关了门,妈妈就进不来了,就这个理由,却解释不通,我们不妨先把门大敞着,只要注意安全,别让幼儿自己走出去就行了;

    3)给幼儿以更多的自由:如上课可以自由走动,可带自己喜爱的玩具等来园;第四、多用肯定性语言,少用否定性语言,如:同一句话说成“你很乖,好好玩玩具,妈妈会早来接你。”幼儿听了会很高兴,而说成“你不玩玩具,妈妈就不来接你。”幼儿就会大哭,因为她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两句话之间的关系,而只注意了后半句,怎能不哭呢?

    第三、活动吸引

    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做有趣的活动,观察昆虫,观察树木、花卉等,创造愉快欣喜的心境;提供新颖、有趣的、适合幼儿年龄的玩具,使幼儿在玩耍中转移不良的情绪;精心布置教室,使幼儿如同来到大森林、动物乐园或产生家的感觉。多组织一些能让幼儿动起来的活动,比如,手指游戏,音乐游戏,儿歌表演等深受幼儿们的喜爱,因为二三岁的幼儿还是以运动思维为主,动起来,幼儿们会乐在其中,从而有效地转移幼儿的焦虑情绪。

    第四、规则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面对这么多哭哭啼啼的幼儿,没有一定的规则,就无法保证正常的教育和生活活动,幼儿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会更难适应,那么怎样在幼儿适应的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规则呢?第一采用活动法。顺应幼儿的特点,让幼儿动起来,比如,请幼儿们坐下来时,用拍手的方法,可以边拍手边说儿歌,还可以边拍手边数数或者变换拍法,有规律的拍手加上各种变化使幼儿非常感兴趣;点名时表演一个动作或小动物等。第二采用个别法,我发现刚入园的幼儿有的不理解老师对大家说的话也包括他自己,对这些幼儿就个别交待,面对面地告诉他,他会很认真地听着,并按要求去做。第三是严格执行法,对一些常规性、原则性的问题要严格执行,才能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比如,讲故事时要求大家必须坐好了安静地听,那就等大家坐好了安静下来再讲,并告诉大家讲或不讲的理由,让大家明白这项规则。第四就是评价法,遇到一件事情先请幼儿们说,这件事怎么办,有的小朋友这样做了,对不对?那样做了对不对?应该怎样做?大部分幼儿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并能监督检查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幼儿。

    第五、能力培养

    在家里,幼儿的事情家长几乎全部包办,到了幼儿园,幼儿难免产生畏惧心理,这样,我们就用各种幼儿愿意接受的方式教幼儿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比如:幼儿不会穿鞋,起床后我们就教幼儿让小脚钻山洞,幼儿们非常愿意玩儿,很快学会了穿鞋;还有洗手,我根据洗手的要求自编了一首儿歌,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边洗手边说儿歌,乐在其中。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幼儿有了成功感,找到了自信,上幼儿园不再是难事。另外,我们还顺应幼儿活动的需要,注重身体运动能力的培养;使幼儿由不再惧怕幼儿园转为喜欢幼儿园。

(三)指导家长,家园同步,效果更佳。(消除来自家长的负面影响,并从正面进行配合。)

    从以上可以看到,幼儿的入园焦虑很多是由家庭教育的不当引起的。第一、最关心的是幼儿的吃穿问题,而少考虑幼儿的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问题。第二,分离焦虑同样体现在家长身上,幼儿哭了没有?吃饭了没有?是冷还是热?和小朋友打架了么?等等,众多的担心困扰着家长,使家长也焦虑不安。家长的焦虑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幼儿,使幼儿更难适应。第三、采用吓唬、欺骗等方法,使幼儿缺乏安全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通过《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活动,要求,简单介绍新生入园的的一些表现及对策,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并按要求去做。

    第二、通过个别沟通及时反映幼儿情况,消除家长顾虑,并对个别家长的个别教育行为进行指导。首先告诉家长我们班的电话,有什么担心随时拨打电话询问。并适当放宽入园、离园时间,晚来早走一些,消除家长的紧张情绪。其次,了解幼儿的详细情况,比如爱吃什么菜?睡眠有什么习惯?家中的各个生活环节都采取什么方式?习惯是什么等等,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另外介绍幼儿在园的表现,发现问题,和家长共同寻找原因,制定措施,达到家园同步、教育一致。

    第三、通过家长会和个别沟通的方式指导家长做到:

    1、送幼儿入园放松心情,了解幼儿哭是发泄的一种方式,适当哭点也没什么。多和幼儿谈论幼儿园里新鲜的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家长高兴的情绪带动幼儿。

    2、若幼儿不愿上幼儿园,千万不要用吓唬、欺骗的方法,比如有的家长说“不上幼儿园就会被疯子背去”,“不上幼儿园妈妈就不要你”等等,这样即使幼儿被迫来幼儿园了,也不会有好情绪,而会缺乏安全感,较长时间不能适应。

    3、对幼儿的不良习惯不要反复去提,适当淡化,反而会有助于消除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比如我班有一个小朋友特别爱抓人,妈妈非常着急,每次来接总问“今天打人了吗?”如果没打人就会很高兴得表扬“不打人是好幼儿,不打人妈妈喜欢你,打人就是坏幼儿……”句句不离“打人”二字,结果幼儿越来越爱打人。后来,和家长商定,不再提打人这件事,但要看好,不给他打人的机会,同时教给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如:和别人握握手、摸摸别人的衣服、说出自己的要求等,一段时间以后,幼儿有了明显的好转。幼儿入园哭闹也是一样,不要总是提醒他。

    第四、开展有趣的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有助于幼儿在安全愉快的感觉中熟悉幼儿园,接纳幼儿园,因此多开展有趣的亲子活动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幼儿适应幼儿园。

    幼儿入园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幼儿园、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的关注,及早采取措施。家长能早作准备,多熟悉幼儿园环境,放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社会和幼儿园为家长提供幼教方面的指导,并创造条件为家长带幼儿熟悉幼儿园提供便利,最终消除入园焦虑,让幼儿快快乐乐入园,健健康康长大。(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王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