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平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内心是焦虑的、彷徨的、胆怯的。对家长来说是担心的、焦虑的。家园合力及时化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有助于缩短新入园孩子的入园适应期,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和人产生积极的互动,使幼儿能尽早融入到幼儿园集体中。
一、初入园幼儿焦虑之类型表现
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都用独有的方式表达对陌生环境的喜恶,大多数幼儿不良情绪反映强烈:哭闹、焦虑、伤心,同时不少的家长也常常表现出担心、焦虑。
1、哭闹攻击型。浩浩是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孩,他是妈妈亲历亲为带大的,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妈妈。入园三天以来,大哭大闹、还闹绝食,不停地喊着妈妈。老师上前抚慰他时,他就用踢、推、抓、咬等攻击性行为发泄不满,甚至还莫名其妙地攻击周围的小朋友。妈妈来接他时,紧紧地抱着妈妈不放,边哭边喊:“妈妈不要走,我不要上幼儿园!”
2、孤僻沉默型。羊羊是个内向的孩子,她在刚入园时常常表现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不敢亲近老师,不敢亲近小朋友,不愿意睡午觉,游戏活动也不主动参与。显得很孤僻。
3、无理取闹型。3岁的楠楠上幼儿园了。这本来是件好事,现在却让爸爸妈妈忧心忡忡。原来,开始时楠楠只是在早晨因不愿去幼儿园而哭闹一会儿。后来却一天天变得越来越任性、烦躁和固执了。如果楠楠的某个要求没有马上得到满足,她就会趴在地上大哭大闹、又踢又打地让妈妈走开,怎么哄她都无济于事。有时半夜哭醒“妈妈不要走,我不要上幼儿园!”再后来,楠楠每天都会找“理由”歇斯底里地哭闹一两次,闹得全家人束手无策。
二、初入园幼儿焦虑之原因分析:
1、教养方式上的偏差。平时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放任,甚至默许他们的不良行为,对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和妥协。孩子大哭大闹→父母屈服让步,屡试不爽之后,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折腾父母”的行为模式,并愈演愈烈。在这场与父母的拉锯战中,孩子成为百战百胜的赢家。孩子任性、乱发脾气,往往是父母的“好脾气”造成的。
2、入园后心理的落差。心理环境的失衡。新入园的幼儿正处于心理上的依赖期,他们对熟悉的环境、人物有强烈的依恋感,进入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后,往往产生依恋感受挫,变得紧张、恐惧,担心自己被忽视,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可能成为教师或同伴关注的中心,因而心理失去了平衡。于是,有的幼儿就试图通过异常的语言和行为来引起教师和同伴的注意。进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心理态度上的失衡。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制度、集体活动的规则和所传授的社会规范意识与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待遇、形成的意识有很大的差别。而这些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和不安,使他们感到焦虑。
心理水平上的失衡。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溺爱无度,而幼儿教师又“严格要求”,这常常超出了孩子的承受力,致使孩子形成既自尊又自卑的个性特点。
3、家长焦虑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和适应的影响是很大的。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性参照”反应。父母与孩子分离时难舍难离的目光、对孩子过分迁就的表现、对老师反复叮嘱的语言,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孩子:上幼儿园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担忧的。所以家长和孩子的分离焦虑和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互相强化,导致恶性循环。
三、初入园幼儿焦虑之化解对策
【家长篇】对孩子父母来说,如能采取“准备、适应、巩固”的三步法则,就可以化解初入园幼儿的焦虑等不良情绪,缩短孩子的入园适应期。
第一步:准备
1、为宝宝讲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让孩子对幼儿园有好感。如果你是一个3岁的小孩,怎样的一个环境会让你觉得快乐呢?——可亲的老师、可爱的小伙伴、新奇的玩具等等,这些都对孩子有吸引力。因此,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可以经常在家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使孩子对幼儿园有好感。要让幼儿建立“快乐-幼儿园”的联结,要让幼儿一听到幼儿园就会联想到或感觉到快乐。
2、带宝宝查看他未来的生活场所,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了解。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入园前,带宝宝去幼儿园看看,各个教室走走、玩玩,和老师拉拉手。这样可以让他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提高他的安全感,并产生想到幼儿园的愿望。同时给宝宝建立幼儿园“脚本”,让他在认知上接受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方式、行为模式及交往规则,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3、带宝宝主动与人交往,为孩子入园作准备。让孩子与社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每天有意识地给孩子独处的时间;经常安排家庭中和家庭外的分离训练;对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要为他创造机会多接触陌生人……
第二步:适应
幼儿园生活具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这会让过惯了无拘无束生活的宝宝难以忍受,为了让宝宝早日适应新生活,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调整宝宝的生活规律。调整宝宝在家的作息时间,以适应幼儿园的作息制度;给宝宝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宝宝生活自理;改变宝宝入园前的活动安排,以适应幼儿园的活动。
2、培养宝宝的良好习惯。入园前要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重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灌输自己的事自己做,别人的事要帮着做的观念。如搬椅子、吃饭、上厕所以及辨认自己的东西等。
3、教给宝宝必要的知识。一是知道自己的姓名、家长的名字、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工作单位。二是安全教育不能少:走路要靠右、穿马路要走人行道、不跟陌生人走等。三是教孩子交往的技能。让孩子与全班小朋友和睦相处,建立友谊。
第三步:巩固
不要以为宝宝适应新环境后就万事大吉了,这不能代表宝宝真正喜欢上了幼儿园的生活,因此,父母需要巩固他们的“胜利成果”。
1、加强家园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个性,有的放矢地关心孩子,使孩子逐渐与幼儿园老师建立感情。绝对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幼儿园老师的坏话,更不能以“不听话就要送幼儿园”来威吓孩子。家长应尽可能的建立积极的“亲师关系”——加强与教师的信息联系和感情交流。
2、坚持天天上幼儿园。家长要坚持天天送孩子入园,不能舍不得,停停送送反而增加孩子重新适应的负担。
3、配合幼儿园教学。关心孩子在园学习的情况,帮助幼儿树立任务意识 。
【幼儿园篇】化解初入园幼儿焦虑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教师要用一颗真心帮助每一位家长,用一片真情感动每一位家长和幼儿,用一种敬业奉献的精神取得家长和孩子的信任。
一、真心帮助家长,实现家园共育
1、新生家访不可少——使教师掌握每个新生的个性。新生家访有助于建立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了解孩子的个性,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教师在家访时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习惯和特点,认真倾听家长的反映,作好家访记录。同时请家长填写幼儿情况调查表。以便在幼儿入园后区别幼儿的不同个性,及时读懂每个幼儿发出的信息。
2、家长会议必须早——帮家长建立对幼儿园的信任。在幼儿入园前,幼儿园要向家长全面介绍幼儿园的情况,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规则,了解幼儿园的各个环节,还可请一些已对幼儿园建立良好信任感的家长介绍经验,请专家作关于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的讲座。
3、家园沟通很必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教师要利用在家长接、送孩子时多与家长沟通,主动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表现,如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哭闹,吃饭睡觉怎样,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如何,大小便能否自理,参加集体活动的表现等情况,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信息,同时要告知家长幼儿在园的一些不良表现,并建议家长积极配合,督促幼儿改掉不良习惯。
二、全心面对孩子,化解入园焦虑
1、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亲切接待。新入园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依恋的对象,会急于寻找替代者,作为老师,此时可以用动作、语言亲近幼儿,尽快建立与幼儿良好的关系。当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时抱抱他,摸摸他的头,为他擦一擦眼泪;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夸夸孩子。如:“看,你的衣服多漂亮”,“声音真响亮”,“自己走着进来,真棒”等,使他们知道老师是关心他们的、喜欢他们的,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2、组织丰富的在园生活——注意转。幼儿入园初期,对新的环境感到陌生胆怯,一日生活不知所措。根据幼儿注意不稳定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特点,教师可精心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陶醉在这些精彩的活动中以消除与亲人分离和陌生环境所带来的孤独感。如:教师可组织“旅游团”的游戏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厨房、和室外大型玩具等。教师以导游小姐的身份告诉幼儿,这是什么地方?这些可以做什么?小朋友每天在这里可以做什么?等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通过玩“打电话”、“猜猜我是谁”、“找朋友”等有趣的游戏让幼儿互相熟悉,互相沟通,这样可以有效的减轻身处新环境下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而对个别对集体活动一时难以适应的小朋友,老师可以带领他们先玩他们喜爱的玩具,做喜欢的游戏,再逐步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既有相对的自由,又经常参与集体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幼儿很快适应集体生活。
3、不良情绪的合理释放——疏导奖励。研究表明,新入园的孩子与亲人分离产生紧张、焦虑、恐慌、不安等不良情绪是孩子的正常表现,教师要正确对待,对那些极度不适应哭闹不止的孩子不要指责,而要找出适合孩子的发泄方式让他们把心中的不愉快释放出来,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对于那些哭闹不止而哄劝又不起作用的孩子,教师不妨把他抱在怀里让他哭一会儿,这样用不了多孩子就会平静下来;对于那些极度思恋亲人无心活动的幼儿,教师不妨给他们提供一些和亲人有关的东西,比如妈妈的照片、手帕等,满足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对于一些不良情绪的孩子,作为教师应在日常活动中捕捉他们不经意间表现出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支持的动作都可以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喜欢他,小朋友接纳他,这些都有利于幼儿树立自信心,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集体,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热爱自己的集体,热爱幼儿园。
愿家园合力,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