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应该是以多种形式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在蒙氏教育活动中,幼儿是通过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地操作蒙氏教具,来积极地探索学习、发展自身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此同时蒙台梭瑞也强调“只给予儿童适合身体、能力的环境是不够的,想帮助儿童的成人一定要学习如何运用来帮助他们。”因此,她再三强调切莫将她的教学方法视为固定不变的体系而令其僵化、缺乏创造力。那么,如何将教育理念渗透到活动中来实现具有本国、本地区特色的蒙氏教育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蒙氏教具的运用问题,因此在这学期中,我就是从这里着手,寻找到了自己在蒙氏教育中落脚点,下面就将我在这学期的做法和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蒙氏教具选择与提供的依据。
蒙台梭瑞曾说:“成人为完善环境而工作,孩子为完善自己而工作……,3至6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工作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从事各种活动,乐意做他喜欢的、适合的工作,而蒙氏活动正是为他们提供了这样发挥自我的机会,在幼儿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担任主角,操纵自己的动作。那么在蒙氏工作中,教师选择与提供教具时必须考虑些什么呢?
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他们从家庭步入幼儿园,还未有集体生活的经验,因此只能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挖掘生活练习与感官方面的材料来让他们开展蒙氏工作,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讲应该逐步过度到数学、语言方面的教具,从而来训练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其次,蒙氏教具选择与提供时,还要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注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同样是夹的工作,我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了给毛毛虫添脚的工作;给能力强的幼儿则提供了夹花瓣的工作,并提供松、紧不同的夹子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
最后蒙氏教具的选择应该更加体现真实性、美观性、牢固性。在蒙氏教具生活练习的区域,我们为幼儿提供的许多材料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要运用的,且寻找了一些比较美观、卡通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操作。
二、蒙氏教具的投放要定时、定量。
蒙氏教育活动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它具有秩序、独立、自由、重复、专注这些特性,为了维持好蒙氏教育所特有的这些特性,那么势必要讲到蒙氏教具的投放,因为投放的教具适时适量将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所以我在投放教具时,抓住小班幼儿的特性,从生活练习的教具开始,有一开始的投放两至三套相同的到如今每样教具投放一套,并根据教育目标为能力不同的幼儿提供难度差异的教具,使每位幼儿都能通过选择达到教育目标。
三、蒙氏教具的摆放要科学。
蒙氏教具原本就做工精良、质地考究、规范科学,如粉红塔是有十块木质立方体制成,各边长度从十厘米到一厘米递减,分毫不差。它的摆放可不能象我们教室里的一筐筐积塑玩具那样——摆放地杂乱无章,多放在箩筐里,因为积塑玩具无固定的操作程序,重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蒙氏教具则包含许多哲理与科学,逻辑性非常强,因此它的摆放必须科学,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按固定的操作程序进行自我学习,并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另外蒙氏教具同种类的操作材料并不多,因此在摆放时必须按类别摆放,这样更有助于幼儿活动的正常开展,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收归玩具的习惯。
四、蒙氏教具的使用与管理。
蒙氏教具使用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自由选择的原则,这样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来讲可以在活动中降低学习进度,避免他们产生自卑感和恐惧心理,能增强幼儿学习兴趣与树立自信心,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讲能加快进度与提高他们的学习难度,多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遵循教具本身的操作规则的原则:蒙氏教具大致可以分为生活练习、感官训练、数学的、语言的、音乐的、社会的等等,每种蒙氏教具都有它特有的操作规则,其中就拿蒙氏的数学教具来说,在使用教具时若幼儿遵循了操作规则,能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秩序与一定的数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数学内在的规律与发展逻辑思维的训练活动,更有助于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
最后,我要谈一谈对蒙氏教具的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教师平时的观察——对在蒙氏活动中幼儿使用教具的频率;教具对能力强、弱幼儿在使用中不同效果;教具是否有破损与残缺等做好记录,并及时调整蒙氏教具,使蒙氏工作真正成为幼儿自我学习的好帮手。
总之,幼儿正处于最具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敏感期,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来配合他的发展,在其中我们要努力克服环境提供上的随意性、盲目性,要使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