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进入21世纪,面对新世纪、新时代,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已被大家认为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其中,“主体性”品质更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体性的主要表现是: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这也是21世纪新人的最根本特征。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一方面要认真思考我们以往的教育哪些是适宜幼儿主动发展的,哪些是束缚了幼儿主动发展的,我们应如何针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扬长补短;另一方面要广泛汲取世界各地先进的教育经验、研究成果,并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多年来,我园一直把发展幼儿主体性,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科研的重点课题。通过学习,我们在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开始反省我们以往的教育模式问题到底在哪儿。我感觉,不管是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还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题教学,之所以难以适应今天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主要是从观念上忽视了孩子在发展中的真正需要,低估了孩子的潜能(主动学习的能力)。我们太重视追求表面上的教学结果,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发展。这两种教学模式,使得孩子们仍然是在知识的堆积中成长,在教师的牵引下去被动地学习。教师们常有同感地说:老师真不容易,又是编剧又是导演,有时是场记,有时管道具,有时还是演员。忙得不亦乐乎,忙的结果是老师对教学失去了兴趣,孩子更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由此看来,我们渴望幼儿得到发展的美好愿望是对的,但是,我们在方法上应该思考,孩子的主体性品质不能只是在一样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开始勇敢地进行了生成式主题活动的探索。我们力图取百家之长,对传统教学扬长避短,并结合我国国情和我们幼儿园乃至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来做,尽可能让幼儿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
我园的生成式主题活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关心的焦点、熟悉的社会生活入手,生成有教育价值的主题活动。例如: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对风、雷、电的兴趣;对社会新闻的兴趣(节日、环保、申奥等)。二是指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例如:常规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责任感的培养等,以及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我们有计划进行的有教育价值的主题活动,如:小幼衔接──大班毕业主题系列活动等。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在这种生成式主题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如果没有教师的敏锐眼光和对孩子们发展水平的了解,教师就不可能及时捕捉到教育的主题;如果没有对生成式活动的预估计划,教师就很难为幼儿提前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如果没有教师在活动开展中的支持和及时帮助,就不会有内容丰富且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系列活动。谈到促进幼儿的发展更是如此。我们不能在讲尊重幼儿的同时,却忘了教育者对于幼儿发展所应具有的责任。比如: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如果没有了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游戏只能停留在嬉戏的水平,无法将游戏深入下去,更不能充分发挥表演游戏的教育功能。在主题活动中若离开了教师的主导,就无法将幼儿零散的经验整合在一起。没有了老师的主导,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是难以想像的。可见,老师的主导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老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促进者、鼓励者,也是幼儿真诚的、可信赖的指导者。只有正确地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关系才能使幼儿的主动发展成为可能。
经过探索实践,我对教师如何在生成式主题活动中发挥积极、主导作用有以下几方面的想法。
一、相信幼儿,这是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从观念上转变幼儿只是被动学习接受者的思想,要看到幼儿自主学习的潜质。例如:在“我为申奥出点力”的活动中,孩子们自己提出要给萨马兰奇爷爷写信,以此表达自己对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盼望之情。我当时一听,心想:孩子们的想法很好,但可行吗?会有结果吗?经过思考,我马上意识到先要保护孩子们这种积极的想法,要肯定他们、相信他们,然后帮助支持他们去实现计划,这才是我们教师最应该去做的事。为了满足幼儿每人都要说一句话的愿望,我把幼儿分成了两组,让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发言,这些发言经过我的记录整理,两封生动感人的信写好了。没想到这时幼儿又想出了新主意:“我们要在信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我问:“大家是否都赞成这个意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愿意。”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会写自己名字的孩子,利用活动区活动时间,陆续在信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不会写自己名字的幼儿也强烈要求家长教写自己的名字。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幼儿的信任和肯定会给生成式主题活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幼儿对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参与起来是十分认真的。因为,这是他们最想做的事。在这种学习的氛围中,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肯定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的需要和幼儿发展的步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幼儿跟随教师设计的计划走,一味重视教学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中真正尊重幼儿的需要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我们在实践中经常会在新观念和旧观念中循环往复,同时也在实践中与孩子共同成长。例如:在给萨马兰奇爷爷写信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尊重幼儿的需要和步伐,就不会有孩子签名,画合作宣传画,寻找地址,讨论寄信,参观邮局等内容丰富的活动。虽然这项活动持续了三周时间,但是孩子们在三周时间里所获得的知识远远超过了以往单纯认识邮局、了解寄信等几个知识点。又如:在悉尼奥运会期间,孩子们提出要将他们每天带来的奥运新闻布置成“直通奥运展板”给其他班的小朋友看。于是小朋友们就如何布置展板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尝试。第一次,小朋友们只是把剪报简单随意地摆放到展板上,有的幼儿就说:“太乱了,不好看。应该把每天获金牌的项目和运动员剪报放在一起。”于是大家开始了调整。第二次又有幼儿提出:“我们把报纸贴在彩纸上,再画上花边会更好看。”接着幼儿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就这样,幼儿几次做好又几次修改,直到大家都觉得满意为止。在幼儿布置展板的过程中,我一直是默默地看着幼儿的一次次修改,并没有上前帮忙,只是给予了孩子们讨论的时间和实践的过程,让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最满意的结果。
值得指出的是,老师在尊重幼儿需要的同时,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一味尊重、消极尊重,完全忽略教师引导的作用。因为,我们尊重幼儿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
三、给幼儿开展活动以支持和帮助
1.教师对活动的开展应该有预估计划。
我们知道生成式主题活动是构建在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已有生活经验之上的,但是否可以说教师的计划就毫不需要了呢?我们认为,在生成式主题活动中仍然不可忽略老师的计划性。因为教师对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了解,对其行为意义的敏感和理解,对教育目标的宏观把握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对可能发生情况的预测,都是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基础,都需要教师事先有个通盘的考虑和计划。在师生共同确立了主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对幼儿的了解,设想幼儿可能会出现的想法,并用主题网的形式加以呈现。例如:当奥运主题延伸到申奥主题后,我对幼儿的总体经验有了较全面的把握,便绘制了主题活动网并根据活动中的变化及时修改网中的具体内容。
2.对活动开展过程进行指导和帮助。
在活动的进行和发展阶段,教师要随时把握活动的主线索,捕捉、挖掘活动中新的火花并随时给幼儿提供建议,帮助幼儿解决困难,鼓励和支持活动的开展。例如:当给萨马兰奇爷爷的信写好以后,幼儿提出了问题:“老师,我们用什么信封寄?”针对这个问题我引导幼儿讨论:平时你都见到哪种信封?你感觉用什么信封更合适,为什么?同时也发动幼儿从家中收集各种信封带来幼儿园以便挑选。最后统一了意见:如果是寄往国外的信就要用航空信封,如果寄给国内的信就可用一般的标准信封。信封的问题解决了,幼儿马上提出:“这两封信该寄到哪里去呢?”
这次孩子们没了主意。我建议说:“你们可以求助爸爸、妈妈,让他们帮帮忙。”结果,家长们从网上找来了北京奥申委的地址,最终圆了孩子们这次申奥活动的心愿。
四、教师应为幼儿活动提供适宜的条件
1.相关材料的准备。
首先是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活动资料的收集,使我们的活动资料更加丰富。我们不管是生成了社会领域的主题还是自然领域的主题都需要有大量的资料帮助幼儿学习,例如:在“悉尼奥运”的主题中,就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新闻,幼儿在每天的晨间新闻分享中你来谈奥运,我也来谈奥运。他们互相分享自己或和家长共同收集的有关奥运的新闻,通过分享资料扩展了幼儿的知识面,开阔了幼儿的眼界。在“恐龙”主题中,幼儿收集了许多有关各类恐龙的图书、图片、玩具。录音带、录像带等资料供集体、小组及个别学习时用。以往总是老师自己去收集需要的资料,现在也可以由孩子和家长来收集,并且我们认识到了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孩子们主动学习的过程。于是,我们总将每个主题的来由、计划和每一阶段的成果及时通报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及时地帮助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不但使活动资料更加丰富,幼儿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风筝”主题中,幼儿提出他们想自己制作风筝。我便引导幼儿回家收集自己认为可以制作风筝的材料。有的幼儿带来了塑料纸,有的幼儿带来了竹签,更有幼儿把风筝做好带到了幼儿园。接下来我们的主题是制作风筝,我们让已有制作经验的几名幼儿带领大家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是准备多种工具性材料。教师应尽可能想幼儿所想,多准备各种材料供幼儿活动或游戏时选择,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随时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的。有了多种工具性材料,幼儿就能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步步完成主题。例如:幼儿在排练自己自编的故事时提出,需要制作各种头饰和道具、背景。为此,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准备订书器、胶棒、剪刀以及各种胶带等工具,还要准备很多半成品材料供幼儿选择使用。正是有了教师给与的支持,幼儿才很快地进入了制作阶段。
2.在时间上的保证。
由于生成式主题活动是活动中师生共同建构开展的。因此,就要根据活动的发展情况来确定一个主题所要进行的时间,如果只是停留在“别人开展了主题,我也要开展了”这种单纯性模仿,或是要求每个主题都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也不是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活动发展的需要来开展的。如在“幼儿自编故事”的主题活动中,由几个幼儿自编故事,发展到全班幼儿都来自编故事,最后到幼儿自编、自导、自己排练、自己制作背景和道具,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表演游戏和自制图书,整个主题持续了三个月之久。当然,在这其中也穿插着一些小主题。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如果教师在时间进程的安排上没有计划就无法保证主题的顺利开展。而在每一活动中,同样也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比如:正当幼儿兴致勃勃地制作头饰和道具的时候,该出去做操或户外活动了,教师就应该灵活地安排一部分小朋友先出去做操,其他的幼儿允许他们完成后再出去,也可以将未完成或幼儿还感兴趣的活动延伸到活动区中,或者是第二天的活动中去。
3.在空间上的支持和保证。
一方面,在主题开展的阶段,我们应充分利用一切空间环境来配合主题。例如:在进行“风筝”主题的时候,我们可将幼儿收集的各种风筝挂在教室的四周供幼儿观赏;还可将幼儿绘制的“老风筝和小风筝”的故事画和幼儿自制的风筝布置到楼道中。这样做既让其他班的小朋友共同分享,也充分利用了公共的空间环境。另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减少活动中不必要的干扰。比如,我们把较热闹的表演活动放在睡眠室,而把制作图书安排在外屋活动室,以尽可能地减少活动间相互的干扰。
以上都充分地说明了教师在生成式主题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生成式主题活动中,教师决不是一个旁观者,教师更应是活动的推动者和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