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记忆的保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也有利于幼儿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活动,这样能更好的按照自己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能使幼儿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幼儿虽然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却不可能自然而然的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现有的水平因材施教,在区域活动中适时的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孩子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的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目前在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不重视区域活动指导,在指导策略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有些教师在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节者”,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只是教孩子做这个、弄这个,指导随意性大。
    2、区域活动教师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少,走走看看巡视的多,不能引发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3、教师的观察不够,深入了解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些什么,想干些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
    可见,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否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观察与指导,是制约幼儿区域活动教育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的可能性,选择多元智能作为活动区的理论基础,其优势在于:
    1、符合以儿童为主体的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2、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观。
    3、符合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是由前苏联的教育专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强调教育活动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区域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富有探究性的环境,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幼儿“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从而发挥区域活动的最大教育功效。
   (三)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让他们被迫接受你所认为的,那样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或者出现厌烦的情绪。我们应该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自我尝试、探索和大伙交流、讨论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他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三、概念的界定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行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四、研究目标
    1、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空间,不断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幼儿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幼儿在认知、艺术、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同时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得到缓解,幼儿的智力长项得到肯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增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整体素质得到发展。
    3、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有观察、指导、创设、组织、设计活动的技巧,通过创造——学习——再创造,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使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五、研究内容
   (一)探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方法。 

 
 

(二)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活动效果。
    注意运用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三种方式,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不断提升活动效果。一般来说,小班前期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差,因以游戏活动为主,运用“插入式”(同一目标分出许多活动穿插进行)的活动为多。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小班后期,中班大班初期,运用“整合式”(各种目标整合在同一活动中)为主,教师就要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导孩子们,主动的去参与活动。大班后期运用“分离式”为主,教师在抛给孩子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从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
   (三)针对幼儿个性化特征指导的策略。
    首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对较特殊的幼儿进行跟踪指导。对兴趣单一的幼儿进行个别交谈。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再次,根据小中大班的年龄特征,适当的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
    六、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温州市第九幼儿园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共270名幼儿与16名教师。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观察记录法、个案追踪法、行动研究法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炼的循环研究过程中改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育实践。
    七、研究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教师要考虑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有要与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紧密联系,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二)层次性原则。在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中,他们发展的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又要照顾发展慢的幼儿,也要兼顾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三)教育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蕴涵的其他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6年12月——2007年2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7 年 3月——2007年 9 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通过组织进行个案分析以及课题组成员相互研究交流等方式,探讨并总结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正确的观察指导。
    2、组织课题组相关成员进行区域活动的指导观摩活动,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并商讨改进方法;探讨、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区域指导方式。
     3、分阶段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性小结,并不断修正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07年10月——2007年11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分析、整理实施阶段的各种研究资料。
    2、撰写专题论文、研究报告。
    九、研究组织
    负责人:
    执笔人:
    大班课题具体实施者:
    中班课题具体实施者:
    小班课题具体实施者:
    小小班课题具体实施者:
    十、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和论文。
    2、交流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 何敏 李季湄译 《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学习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成全译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3、霍力岩 《素质教育与活动区教学》 学前教育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