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2012-04-12 09:12:53 作者:匿名 来源:网友分享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常常有父母抱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拉,经常迟到,大人干着急也没办法。且不说孩子做事没有时间概念,我们身边的大人也常出现办事拖拉散漫、约会不守时等现象。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对孩子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没有可视可触的形状与颜色,看不见、摸不着,让他们来掌握抽象的时间概念难度很大。所以发展孩子的时间感必须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件联系起来,使之有可以感知的具体内容。同时,父母要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讲究方法,孩子慢慢就会形成规律、秩序、稳定且有效的时间观念,这是一个对他们终身有益的好习惯,一定要坚持下来。以下是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小方法:

    一、分阶段塑造孩子时间观

    每天有无数的爸爸妈妈都在精疲力尽地和孩子们的“拖沓”或“混乱”作战,有没有双赢的办法让大家携起手来,轻松愉快地珍惜时间、合理清醒地安排时间呢?

    孩子时间观念形成的不同阶段

    刚出生:此时,孩子要面对从子宫搬家到外界的适应期,一切以孩子的自然生理反应为主:饿了吃,困了睡,不舒服哭。不过即使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会强烈些,会为日后的配合做好准备。

    满月:孩子醒着的时间逐渐增加到4-6小时了,开始对妈妈说话的声音熟悉了,如果妈妈足够仔细,一定能发现孩子一次能吃多少,吃的时间有多长,一次睡眠时间持续多久。这样的观察可以帮助妈妈确定每次喂奶的间歇、休息的规律,让妈妈主动来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6个月后:孩子通常可以睡整晚,不再需要半夜吃奶,白天玩耍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这时,父母要增加跟孩子交流的机会,比如睡前固定的时间讲故事,或者放唱轻柔的催眠曲,都是提醒孩子睡觉时间到了的好方法。

    周岁后:孩子开始行走和咿呀学语了,对爸爸妈妈的语言和动作很感兴趣,至于时间的概念,他们并不了解,但会明白孩子肚子饿了,该出去玩了,孩子要睡了这些具体的要求。

    2岁以后:孩子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了,也会看小画书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来制作精美别致的小挂钟或者有图画的时间表,放上一天里具体的安排。这个时候孩子虽然对时间的几点几分还不太明白,但他已经很理解每天都有起床、洗漱、吃饭、玩耍、讲故事、睡觉等大概的项目。

    培养时间观念小阶梯:

    0-1个月:在满月以前孩子负责满足自己,父母负责及时提供满足,铺垫培养时间观念的基础;
    1-6个月:父母应注意仔细观察,及时调整和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6个月-1岁:父母可就睡眠时间的固定,用暗示的方式给孩子逐步引入时间的概念;
    1岁-2岁:父母针对孩子对语言和动作感兴趣的特点,用强调和重复的方式,宣布和固定作息时间;
    2岁-3岁:让孩子做时间的主人,父母用配角的方式参与支持。

    二、培养孩子时间观的步骤

    在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时,爸妈要顺应孩子的生物钟时间灌输时间和秩序的概念。每一个步骤都对下一个环节进行提示,以强化孩子的时间观念。

    1、0~1岁

    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孩子1个月时就会随妈妈的生活安排产生初步的时间观念,如饿了,便知道喝奶的时间到了;吃奶后过了一段时间要排尿,孩子会哭着要妈妈换尿布;吃饱、睡醒以后又哭着要求大人抱;玩累了入睡……如此反复循环,对时间的认知,孩子主要依靠自身的生物钟来完成。

    妈妈巧对策

    (1)顺应孩子的生物钟。出生后不久,孩子就形成了按时吃奶、睡眠、玩耍等生活规律,妈妈按照孩子的生理需求来安排他吃、喝、拉、撒、睡,不要随意调整他的作息时间,以免打乱生活秩序。否则,孩子不能对时间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也不可能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2)灌输秩序概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理解诸如“妈妈先跟我打招呼,然后给我喂奶,再给我洗澡”这类的秩序概念,因此,周岁之前是向孩子灌输秩序概念的最佳时间。如果你随意改变计划,秩序被打乱,孩子就会以发脾气、哭闹的方式进行“抗议”,拒绝合作。为此,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不妨给他讲述做事情的过程,如“现在我们穿鞋,然后出门”;需要做另一件事时,提前给他提醒:“故事讲完后,就是洗澡时间啦。”让孩子从秩序概念中理解时间概念,一点一点地积累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3)帮助孩子用活动区分时间段。1岁左右,孩子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多了许多活动时间,这时你可以调整他的作息了,如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觉的时间,晚上陪他进行较安静的活动,如看画报、讲故事等,作为睡前的信号。让他初步感知用玩耍、睡眠等活动来区分白天与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