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幼儿园活动实录:印章的秘密(二)


    但如果当时老师立刻把这个问题明确地提出来,让幼儿刻出“门”、“手”等有明显方向的字,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又太高。因此,这次活动中让幼儿能够充分挖掘印章表现的主题,并且把刻印方法操作得更加熟练,会使他们在下一阶段的探索中更有目的性。
    另外,这次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说明,他们已经非常清楚印章与印出的图案之间的联系,在刻字或图案时已经非常有目的了。
    第三次制作――制作阳文印章
    为了让孩子们发现阳文印章的特点,并自己动手制作,我引导他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师:现在你们可以自己来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看看手里的两个印章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幼:有一种是凹进去的,有一种是鼓出来的。
    师:在纸上印一下,看看印出来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幼:凹进去的印章印出来都是颜色,只有线条是白的;鼓出来的印章就只有花纹。
    师:以前我们小朋友刻的都是线条凹进去的印章,今天我们来试着做一个鼓起来的,好不好?
    幼:好。
    幼儿开始制作阳文印章。我问:“怎么样才能只让你想要的图案有颜色?”幼儿回答说把图案捏起来,让它鼓出来就行了。在进行尝试的时候,却不得法。好几个幼儿一块一块地揪橡皮泥,往积木上面粘,但很难拼出一个像样的图案,他们自己也觉得没意思。
    乐乐往积木上贴了一块橡皮泥,按平,又揪了一小块橡皮泥搓成球,粘在原来的那块橡皮泥上,印出一个圆点。他高兴极了,向大家展示。
    于是我说:“我觉得非常好。大家都来看一看,乐乐的这个图案非常特别,和以前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经过观察,发现这个印章只是圆点图案有颜色,其他地方都是白的,我就鼓励他们也来试一试。幼儿立刻投入到更有目的的操作中去。我把自己做的拿给他们看,他们发现老师的特别清楚。我问:“为什么特别清楚?”幼儿分析之后发现是因为线条特别细。
    天天把几根橡皮泥线条交叉叠起来构造图案,结果只印出最上面的线条,她显得很困惑。我说:“天天,你再来摸一摸咱们班印章突出的地方。这些条纹的高低是不是一样的?”天天说:“是平的。”我问:“你的印章呢?是不是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是。”“哪部分印出来了?” “就最上面的印出来了。”之后天天马上开始更改自己的印章。
    反思
    这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成功地做出了阳文印章,但幼儿印出的字其实都是反的。因为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制作和研究,基本懂得了印章与图案之间是有关联的,但是方向关系是什么样子,却还没有发现。这需要在更多时间的操作中慢慢发觉,也需要依靠老师适时的引导。
    第四次制作――尝试印出正的汉字
    几个中大班的幼儿正尝试在积木上做汉字,已经做出来“木”、“王”等字。贝贝用阴文的方法刻了一个“小”,并且印了出来,但没有发现印出来的字是反的,她很高兴地向老师和小朋友展示。
    我问:“贝贝,你仔细看看,纸上的这个字对吗?”“嗯……这个勾反了。”“你能印出一个正的字吗?”“能!”于是,贝贝又迅速刻了一个,印出来还是反的。没等老师说话,她又继续刻,始终都是反的,她有点着急。于是我建议她把印章贴在纸上,从底下仔细看,看两个字有什么区别。贝贝把头歪在印章和纸的中间,上下对比:“哦!我知道了,印章是反的!”贝贝很快刻了一个反的“小”,并在纸上印出了一个正的字,长吁了一口气。这时,中班的家齐也刻了一个“小”字,印出来是正的。我问他:“你的印章上为什么刻了一个反的‘小’?”家齐说:“因为你看,印章这样放着,倒过来了,这个勾在这边。”他把印章几乎贴在纸上,脸也几乎贴着桌子,用手去指。

  反思
    这个活动完成了两个重要的目标:一是制作出阳文印章;二是通过刻印文字,幼儿发现“投射”的特点,即印章的图案与它所成的像是方向相反的。
    在第一个目标完成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老师的提问和对幼儿作品的观察分析,引导幼儿发现正确的方法。而第二个目标的达成,则主要依靠幼儿不断地从试误中发现。如贝贝的“小”字,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她怎样做就可以印出正的字,她会很快发现正确的方法。但她自己通过几次失败,真正有了想解决问题的愿望,并有了后面认真、透彻的观察和思考。这才是真正让孩子自己探究的活动,使孩子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别人告诉她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