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的理论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建构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过程中,指导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原理,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原理,以及洛扎洛夫的暗示法教学原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原理,为我们在建模中更科学地认识儿童提供了理论依据。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直接生理成熟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学习的结果,而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而使认知结构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是主动地以同化或顺应的方式,与客体相互作用,感知客体,理解客体,并建构相应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的发展。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必须尊重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尊重幼儿的认知与情感的发展水平,还要尊重每个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因此,在我们构建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中,力图充分体现皮亚杰的这一教育思想。比如,在我们的模式中,注意实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策略,彻底改变以往由教师示范,幼儿被动模仿,教师灌输,幼儿被动接受的小学化、成人化教育方法,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创设和利用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与客体发生作用。再比如,在我们的模式中,注意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设立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体育活动模式”中,提倡按不同动作发展水平而考虑的分散活动。“教学活动模式”中,倡导按不同认知发展水平而设计的自由探索活动,等等。
  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原理,为我们在“建模”中,更有效地把握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而掌握学科结构的态度或方法便是“发现”。因而,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发现法,要求教育对象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强调学习活动的过程价值。学习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原理,提示我们在“建模”中,第一,要注重幼儿在学习中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探索掌握知识。改变以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积累知识,重视掌握知识的量的现象。提倡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幼儿积极活动、主动探索,所获得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第二,要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改变以往只重视学习的结果,片面追求知识获得的功利性。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思维的积极活动,幼儿掌握学习方法的积极意义。因此,发现法教学原理,不论在生活活动、体育活动,还是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为我们科学、有效地把握幼儿教育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洛扎洛夫的暗示法教学原理,为我们在“建模”中优化教育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洛扎洛夫认为,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最有效的影响是间接的、含蓄的暗示法。他主张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重视儿童的兴趣,重视隐性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把有意与无意结合起来,,把理论与情感结合起来,调动儿童的认知积极性,开发儿童潜在的能力。洛扎洛夫的暗示法教学原理,对早期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启示我们,在建立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过程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情景和教育环境,使幼儿身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积极愉快的体验。比如,在“游戏活动模式”中,我们注重游戏环境中,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讨论,开展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游戏活动。又如,在“体验型”教学活动模式中,我们注重情景暗示,情感体验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让幼儿在对教育情景的感知与理解,体验与领悟中,道德情感得到内化,社会性情感得以迁移。
  除此之外,维果茨基的学习与发展理论、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等,都为我们建构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