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让幼儿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精华,不仅能使幼儿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能扩大孩子们的眼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民间艺术的种子。结合《园本课程民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课题,通过剪纸活动,发展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技能,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探讨民间剪纸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007年,幼儿园提出了“弘扬民族文化培育现代儿童”的特色理念,并把民间美术(幼儿剪纸、幼儿陶艺)作为幼儿园特色项目,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实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经过认真思考,最后确定将幼儿剪纸教学作了切入点进行研究。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根植于民间,目前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幼儿园开展民间剪纸教育意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剪纸因其直观、形象、艳丽、多变的图案,方便、简单的工具材料,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深受孩子们喜欢。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可以创造出变化出千万种的图案,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陶情冶性,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幼儿剪纸教学与幼儿绘画教学都属于幼儿园美术教育,其教学理念、方法都是相通的。据笔者观察,目前幼儿园美术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理念、方法、形式陈旧、单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还随处可见,一幅范例加示范讲解是美术教学常用的格式,这样的教学现状造成的后果,就是幼儿对美术没有兴趣,对美术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对美的欣赏和表现。
研究幼儿剪纸教学,就是研究集体剪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我们要运用新的理念,探索剪纸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指导策略和灵活的指导方法,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经过近一年探索,总结以下指导策略和教学方法。
一、有效的指导策略显现剪纸的艺术
有效的指导策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摆正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地位,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很好教学效果。
策略一:暗示策略
教师运用环境、材料、互动、隐性教学和指导等多种暗示因素,让幼儿进行大胆的、自主的剪纸,习得相关经验。
1、环境和材料的暗示
在创设环境中,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工具、资料等,以萌发幼儿动手剪纸的愿望,给不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机会。教师事先把准备好的剪纸步骤图、教师的剪纸作品展示在活动室的周围供幼儿欣赏。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在幼儿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颜料、胶水、油画棒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剪纸作品情节。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操作辅助材料:在组织幼儿剪“海底世界”中,为幼儿提供了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水杯。经过精心设计后,将它装饰成了立体生动的剪纸作品。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种种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幼儿活动时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如大班组合剪纸活动《放风筝》时,第一层次材料是剪好的风筝、小朋友、草等供幼儿自由组合粘贴;第二层次材料是各色彩色纸,对折剪风筝,幼儿发挥想象,设计不同的风筝;第三层次材料是幼儿自己设计图案对折剪小朋友、花、树等,学习简单的布局。活动中,让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大胆、自主的剪纸活动,发展幼儿参与剪纸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教师隐性讲解与示范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以游戏的参与者和幼儿玩伴的身份,以生动形象的游戏口吻,伴随着体态动作来对剪纸关键技能进行提示性示范和讲解,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剪纸经验和技能。在剪纸活动中较多地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在教孩子《剪青蛙》过程中引导孩子边剪边念儿歌。“小剪刀,手中拿,卡嚓卡嚓剪金鱼。剪刀沿着黑线走,抠出大眼圆嘴巴。小金鱼,红衣裳,月牙纹。剪出的金鱼真漂亮,乐得金鱼摇尾巴。示范时伴随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感觉在游戏,不知知觉地学会剪纸,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
策略二:回应策略
在幼儿剪纸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幼儿剪纸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和了解,进行分析与价值判断后,作出积极的呼应和跟进的对应指导。
剪纸活动《我把皇冠送妈妈》中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剪纸步骤图后,孩子便着手开始了。在孩子动手折剪皇冠的过程中,老师随时提醒着孩子“皇冠上的镂空图案可以跟老师的不一样!”果然,很多孩子设计出了与别人不同的镂空图案: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四边形等等。感到一阵惊喜,每个小朋友剪
的皇冠上的镂空图案是截然不同的。接着,又让孩子利用水彩笔给“皇冠”设计出了漂亮的花纹,他们同样很动脑筋,画出了许多漂亮的花纹……孩子们设计制作的“皇冠”,真的让我觉得“赏心悦目”!
大胆“放手”,让孩子在掌握剪出皇冠的基本形状后,努力让孩子大胆想象,设计出不同的镂空花纹,以使每个孩子剪出的“皇冠”都是各具特色的,充分开发了幼儿创作的主动性和独创性。教师将观察中发现幼儿有创意的剪法及时反馈给幼儿,起到拓展思维的功效。如看乐乐的皇冠上剪出了月亮、星星、小花的图案,真漂亮。最后,在交流与分享中,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皇冠,分享快乐,产生成功感;同时,引发幼儿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剪纸技能,激发生生互动。
策略三:结对策略
有的孩子脑子反应快,动手能力强,一会儿功夫就剪完了。剪完的孩子坐在那里没有事情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引导说:“剪完的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怎么帮助还没剪完的小朋友”。剪完剪纸的孩子们受到了启发与鼓舞,也纷纷试着教了起来。他们认真教没剪完的小朋友认真学,不一会儿就有好多的孩子领着他的小伙伴来到老师面前,非常自信地说:“老师我把某某教会了,我成功了”。我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在这次结对活动中,孩子们战胜了不会教的困难,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剪纸的技能。
二、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剪纸能力的提高
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剪纸能力的提高。示范讲解是剪纸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教会幼儿剪某件物体的技能,但这种方法比较呆板,无法激发幼儿学习剪纸的兴趣,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采取更多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1、共同讨论法——让幼儿在互动交流中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方法,真正发挥幼儿的独创性与积极性。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就会对幼儿的具体创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剪纸活动《蝴蝶》中,教师结合自己示范剪蝴蝶,激发幼儿尝试的欲望,并在老师的讲解下,引导幼儿比较2只蝴蝶,使幼儿了解身上有镂空纹样的蝴蝶漂亮。教师让幼儿自由交流:你想在蝴蝶翅膀上镂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教师引导示范镂空技巧,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活动中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总之,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宜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使幼儿有更多的创造思维的机会,促使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2、游戏情境法——让幼儿在情境化的剪纸活动中乐于表现。
新《纲要》强调;“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游戏情境法就是,即通过创设游戏的教学情景的来调动幼儿学习剪纸积极性。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态度,提高幼儿的剪纸激情与兴趣。如:小班剪纸活动《蚂蚁搬豆》,整个活动始终以“蚂蚁搬豆”这一游戏情节贯穿,和幼儿始终处于一种亲切、关爱、愉快的情绪体验贯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幼儿的剪纸能力得到发展。在情景游戏中体验剪纸的乐趣,很自然地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发展。
3、感官参与法——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中体验剪纸的乐趣。
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做一做、学一学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剪纸,在活动中我们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亲自动手,用眼去观察感知事物的本质,掌握其主要特征,使幼儿对事物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地认识,才可以进一步用剪纸等艺术形式去表现。在剪纸《花瓶秀》的活动时我先让幼儿欣赏不同形状的花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从中掌握了花瓶的基本特征,同时教师要给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操作时没有心理压力,并且教师及时的鼓励幼儿欣赏幼儿作品,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有成功感。所以,有了充分的观察作基础,再加上宽松愉悦的环境,孩子们自由表现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4、整合教学法——让幼儿在各领域的融合中大胆参与剪纸。
整合教学法就是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之间的的互动和渗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整体效应。尝试把“剪纸艺术教学”放到“艺术教育”的整体中,实施多领域渗透,以收到相辅相成之效。剪纸活动《三只蝴蝶》以故事《三只蝴蝶》贯穿活动,先故事《三只蝴蝶》导入,然后让幼儿剪三只蝴蝶,最后让
幼儿将蝴蝶粘贴成故事的形式,结合蝴蝶剪纸作品学习讲述故事,在活动中真正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发展了剪纸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剪纸活动《花瓶秀》中,通过欣赏花瓶图片,让幼儿们了解花瓶的特点。并让幼儿们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瓶,幼儿们在和同伴合作做花瓶时,胖胖的花瓶、矮矮的花瓶、高高的花瓶……在玩中进一步感知了花瓶的特征。
剪纸活动《鱼》,幼儿们将鱼剪好后,尝试用各种线条装饰鱼,也有一种不一样的效果。本次活动在达成剪纸教育目标的同时,还渗透着多方面的教育,对幼儿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胆运用剪刀,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让幼儿给每一条鱼用线条进行装饰,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让幼儿欣赏美丽的热带鱼,有着视觉的效果,培养了幼儿的欣赏能力。
5、环境互动法——在作品欣赏中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环境互动法是指创设一定的剪纸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在互动中提高幼儿对剪纸作品的审美能力。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例如,我们在幼儿、家长天天过往的楼道展板上,展示剪纸作品,让幼儿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的每一个节日会给幼儿带来许多欢乐,每一次准备活动,幼儿的各种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利用节日环境布置、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剪纸活动。如:
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了《漂亮妈妈》剪贴活动,我把皇冠送妈妈,学习对折剪皇冠;秋天让幼儿剪各种形状的树叶;重阳节,剪朵花儿送爷爷奶奶;元旦过新年剪贴窗花。
6、欣赏评价法——让幼儿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欣赏评价法是指注意评价幼儿参与的状态及思维、创作的动态过程,理解幼儿的每一幅作品,及时肯定幼儿的思维闪光点。回归童心的幼儿剪纸教育采用的是一种师幼互动式的评价方式,重视幼儿的反思与评价,将幼儿的自我介绍与评价作为一种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自然地融合在剪纸教学过程中。幼儿将自己的来自于童心的作品用语言加以表述,教师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心声,对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的幼儿及时予以鼓励,启迪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在回归童心的幼儿剪纸教育的评价中,“剪出童心”是好作品的最重要标准。也许,很多时候,孩子们剪的没有老师“出彩”,画的也没成人所谓的“像”,但让我们坚信:只要孩子“剪出新意,画出精彩”,那就是成功!
三、反思与收获
(一)收获
1、教师们走进了剪纸艺术。
弘扬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着眼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进行剪纸艺术教育的关键。剪纸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从人的整体出发,从素质教育入手,使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巧又能促进心灵,愿我们的幼儿用灵巧的小手剪出寄托自己美好愿望的图案,以此培养具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2、感受民族氛围, 激发了幼儿的剪纸兴趣。
剪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艺术种类。它具有源渊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但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了解的很少。因此,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幼儿欣赏一些剪纸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在墙面上布置“民间剪纸”,是一幅幅典型的剪纸作品,在窗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窗花,在墙上挂着各种形状的剪纸。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3、增强了幼儿的智力,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幼儿剪纸就是要求幼儿在掌握了一定的剪纸基础上,自己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剪出各种不同图案的物体,每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幼儿经过多次实践,反复推敲才能成功,这就要求幼儿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意志力。
(二)反思
1、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验水平和有着不同研究经历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作为教研组长的我深深感到:要为老师创设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搭建共同研究的平台,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带动大家共同成长。
2、幼儿的剪纸作品如何艺术化,与各种活动元素整合在一起。如何选择、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具有民间特色的剪纸活动,突破创新性,富有时代性?
剪纸是一门集动手、动脑和想象创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剪纸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如何发挥幼儿的剪纸创造潜能,如何提高幼儿的剪纸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相信这门跳动于指尖智慧的艺术,会带给紫幼人快乐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