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案例分析:正确对待幼儿的犯错


    案例描述:

    毅毅既是小天使,又是典型的捣乱分子。他常犯一些小错误,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但不久又会犯同样的小错误。对于他,老师越来越头痛,其他小朋友也越来越排斥,而毅毅却越来越不在乎。

    一天,吃完午点后,我看见毅毅正气呼呼地作势要打优优,我冲过去就是一顿批评。毅毅一点害怕和后悔的意思都没有,说:“是他先……”又来了!平时他总是说别的小朋友不好,自己一点错也没有。眼前的情景使一向温和的我也禁不住提高了音调:“我现在说的是你,你怎么老是这样呢?把错误推给别人,你再这样,下次你被别人欺负,老师就不理你了。”“我也不理你了。”“我也是。”“你不是好孩子,我们不跟你玩……”周围旁观的小朋友也附和指责起来。毅毅拧着眉毛撅着嘴,赌气道:“我不用你们理,反正有妈妈喜欢我!”看着毅毅忍住哭泣而泛红的小脸,我感觉到毅毅和我之间出现了隔阂,这种感觉使头脑发热的我立即醒悟并意识到:也许是我错了。

    经过调查,我了解到是优优拿了毅毅的板凳,不让毅毅坐下,毅毅急了才打她的。我真后悔自己当时的言行,因为我的不理智深深地伤害了毅毅,如果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给毅毅说话的权利和机会,那还会是现在的情形吗?我在全班幼儿面前重新处理了这件事,并向毅毅道了歉。

   案例分析:

    一、教师的自我反思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经常会被一些先人为主的成见所左右,一不小心就会以偏概全。很多时候,在遇到调皮的毅毅时,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问题和缺点上,习惯于用批评和责备去纠正毅毅的过错行为,而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我简单地把毅毅的打人行为认定为不守纪律、欺负小朋友,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生硬,没有给予他充分表达的机会。

    在幼儿园的人际环境中,师幼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不仅影响着幼儿的同伴关系,甚至可能成为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与毅毅的互动中,我往往看到毅毅的调皮对他在园人际关系的影响,而忽略了师幼关系(我与他)对这种状况的强化作用,即那些在师幼互动中常受斥责的幼儿也常被同伴排斥。童言无忌,围观小朋友的话,为我敲起了警钟―—这一方面是毅毅本身与同伴不恰当的交往方式造成的;另一方面,我的评价也对毅毅在群体中的地位产生了很大影响。幼儿年龄小,对同伴的评价和情感更易依赖、模仿老师。我对毅毅的批评已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不仅对毅毅自己而言,还包括周围小伙伴们对他的看法。久而久之,在伙伴们的排挤下,毅毅会失去在集体生活中的信心,这对他将来的人格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毅毅心理特点的分析

    1.分析毅毅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之所以会屡教屡犯,除了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个原因之外,还与他们的认知特点有关。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于发展中。他们的记忆容量小、信息加工效率低、回忆速度慢,而且在不同情境中迁移概念的能力差。如果教师跟幼儿长篇大论地讲道理,幼儿可能听不懂,或者记不住。另外,幼儿不一定能够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应用到另一个情境中去,他们不知道老师昨天讲过的道理今天也应该继续遵守。

    2.分析毅毅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影响幼儿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规则。规则不仅指导、规范着幼儿行为,也是教师评价幼儿的―个依据。一般来说,教师眼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种规则、听话的孩子,而毅毅是未被这些规则所“驯服”的幼儿。在规则下,他总是不断出现问题,成为一个特殊人物。但同时,毅毅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幼儿,他的种种“问题行为"集中反映了当前许多幼儿所具有的特征。首先,在毅毅调皮行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四五岁孩子跳动的童心:活泼好动,不愿安静地呆在室内,不时要站起来走动一下;好奇心强,什么都要亲自尝试,动手摸摸;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希望独立,不愿受约束……这些特点在很多幼儿身上被众多的规则所压制和掩盖,而在毅毅身上却肆意地、“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其次,毅毅也有一些独生子女的特点: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分享、合作……此外,、毅毅还有自己的一些个性特征:好强、攻击性强;敏感,自尊心强;自制力差,易分心……其实,这些表现,在很多幼儿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只不过在毅毅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和激烈而已。

    三、案例反思及措施:

   (一)从教师自身入手

    1.投入积极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毅毅行为上问题的症结在于心理方面的不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其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如果没有情感上的依恋基础,他对教师的要求只能是被动执行,甚至还会采取抵触和反抗的方式。

    2.律人要先律己

    不能控制自己的教师永远也不能成功地引导幼儿。幼儿的情绪是波动、外显的,这要求教师要更加理智。失去理智的教师会被幼儿的情绪牵着走,使师幼矛盾激化,成为教育的失败者。

    3.等幼儿说完话再做判断

    了解幼儿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听其言,而听其言的技巧就在于:听幼儿的话不能只听一半,万不可没等幼儿把话说完,就“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主观地作出判断,以免误解或错怪幼儿。

    4.批评可以是“甜”的

    同样是批评,“甜甜”的批评是善意的,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因为善意的批评包含着批评者对被批评者的爱。当幼儿意识到“爱”时,就会欣然接受批评并及时改正错误。

   (二)从毅毅方面着手

    要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很重要的一步是帮助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对于那些个性强、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幼儿,教师的责任是为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师不是要去改变幼儿的个性,也不应当去改变,因为那不是幼儿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更不属于幼儿教育的责任范畴。如果看到毅毅兴高采烈,我说:“告诉我,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呀?”如果看到毅毅又对一个小朋友大吵大叫,我就说:“哎哟,为什么这么生气啊?跟老师说说,什么事惹得你不高兴?”久而久之,毅毅一遇到事,就会主动向我表达他的想法。幼儿的经历有限,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产生矛盾的几率大。如果不教给他们怎样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就可能成为“消防员”,四处“灭火”,解决矛盾,哪还有时间在游戏中教学呢?幼儿也会因此而失去了许多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当毅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以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教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能够自行排除一些可能引起消极情绪的原因,与同伴更融洽地相处,并经常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个案例带给我以下教育启示:教育应建立在“可信”和“可行”的基础上,态度应是诚实、诚恳和尊重他人的,不要轻易对幼儿用否定性话语。没有一个幼儿是有意识地要做错,有意识地要与老师“作对”的。他们之所以做得不合要求,往往是因为还不知道或者没有能力做得更好。很显然,教师的责任不应止于告诉幼儿怎么不对或不好,而是要教幼儿应该怎样做才符合要求,要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患于未然。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像学习走路时要经历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无数次的摇摇晃晃一样,他们是在不断的错误和问题中学习与成长的。更何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个体差异很大,不可能全班幼儿都整齐划一地达到教师的要求。有时候,教师的宽容与耐心更能成为激励幼儿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