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幼师写好论文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新”与“真”的关系。
    科学研究必须具有创新性,只有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教育科学才会不断地有所发展,有所前进。但是,求“新”本身并不是目的,求“新”的目的是在于求“真”。因此,在论文撰写中,处理好求“新”与求“真”的关系是首先应予以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1、“真”首先是指论文的立论、结论等应该符合或接近教育的客观事实,否则,不管结论如何新奇,也只是空中楼阁,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无好处。在中外教育史上,不少教育家提出的观点,固然以“新”见称,但更重要地是在于它“真”。而那些只“新”不“真”的学说、观点、方法,最终经不起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便盛行一时,也终于消歇。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教育领域中出现的许多事实,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2、“真”又是指论文研究的结果应该有助于加深和发展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前人的许多研究结果不一定完全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更不一定彻底揭示了规律。因此,在教育科研中就会产生与旧说不同的新观点。只要作者以求“真”为目的,而不是以求“新”而自炫,那么,即使这些新的研究结果一时不被人们所接受,甚至被斥之为“奇谈怪论”也无妨。只要作者以求“真”为目的,而所得到的“新”结论又符合教育客观规律,则总会被人们所承认、接受。
    3、“新”只是“真”的形式,而且不是唯一的形式。因此符合教育客观事实和发展规律的结论,即使是旧一点,仍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教育思想中的许多精华之处,正是如此。
    总之,在论文撰写中,既要注意求“新”,通过艰苦的实践与研究,提出新观点,新思想;又要注意求“真”,必须使新的发现符合教育规律。否则,新奇有余,严肃不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毫无助益。
    二、注意论文的精度。
    一篇好的论文,除了“高度”、“广度”、“深度”之外,还应该有“精度”。正如一台复杂的机器一样,如果整体结构的精密度不够,就会影响正常运转,失掉应有均效力。
    1、论点的精度。即论点要缜密精确,无懈可击。
    2、材料的精度。即资料的搜集要齐,而资料的运用要精。不仅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而且对正确的资料,也要在剪裁、提炼和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不作分析、凡是材料,拈来就用的做法,必然会影响论文的精确度。
    3、论证的精度。对论点的阐发,要由远而近,由浅入深,环环扣紧,充分发挥逻辑论证的威力。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尽量让材料本身说话,同时也要有作者的推理。两者比例恰到好处。如果材料太少,推理跨度太大,则会影响文章的精度。
    三、注意统计图表的正确使用。
    统计图表具有明确简单、形象直观的特点,是用来表达数据的最佳形式。因此,各种体例的教育科研论文,都经常使用统计图表。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统计图表呢?
    1、在一篇论文中使用的统计图表不宜过多。数据只是为研究者展开分析论证提供的依据,不能代替文字表述。如果在一篇论文中过多使用统计图表,数据成堆,就会冲淡、削弱论文的学术性,而混同于一般工作中的统计报表。
    2、一张统计图表中反映的内容不宜过多。使用统计图表是为了能更清晰直观地提供研究对象的某些数量变化,如果在一张统计图表中堆积了过多的数据,就难以起到这一作用。如一张圆形统计图中如果列入十几个、二十几个项目,反而会使人难以分辨、比较。因此,当一张统计图表中内容过多时,可以分解成几张统计图表。
    3、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各种不同的统计图表,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因此,应根据论述的需要,选择最能反映作者论证意向的图表形式。如一篇预测某地小学生1995—2000年入学人数变化的论文,对这6年中每年的小学生入学人数可以用统计表表示,也可以用条形比较图表示,还可以用曲线统计图来表示。而论文是要预测研究入学人数变化发展的趋势,因此最合适的就是曲线图,因它能非常形象直观地表明6年中小学生入学人数的动态变化,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四、注意写作状态的及时调整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由于研究者的写作水平、个性不同,或者资料准备程度的不同等,会出现写作的不顺利,这时,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写作状态。
    1、一般说来,写作时应按事先拟订好的提纲顺序进行,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如资料不够,或发现新问题等,会中途卡壳,写不下去。这时也可以先写下一部分、回过头来再写上一部分。但这样写成的论文,务必在完成之后,认真阅读修改。以避免结构、思路的不连贯,产生逻辑上的失误。
    2、有时,论文写到一半时,会发现思路发生变化,而原来的提纲也确实存在着某些问题,这就应该对提纲重新考虑,根据情况,或做一些增删,或改变部分内容的结构,有时甚至要推倒重来,拟订新的写作提纲。初写论文者,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应该说明,出现这种情况并非坏事,它说明研究者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应该毫不气馁,重新拟订提纲进行写作,切忌勉力而为,硬写下去,反而会使论文质量下降。
    3、写作时,尽管有一份好的提纲,拥有丰富的材料,但由于环境,或者研究者个人心理、生理等因素的变化,有时文思畅通,下笔顺利;有时则思路闭塞,难以落笔,这种状况即使在经常从事论文写作的人身上也会出现。当出现思路闭塞迟钝时,可以检查一下提纲和构思,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不妨暂时搁笔做些其他事情,以消除疲劳,调整一下情绪和精神状态,然后再重新提笔写作,就会顺利些。
    论文撰写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我们这里仅仅就论文写作中带有共性的一些问题做一阐述。即便是这些问题,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来解决,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还有必要强调,一篇论文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实际上,往往标志着一轮新的研究的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做新的探索,新的起步,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