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如何看待幼儿入园不适应的现象

   “我要爸爸……”
  程伟是一个外地的孩子,他没有上过小班、中班,直接到我们幼儿园上了大班,不会说普通话。教师只能根据他的肢体语言来判断他在讲些什么。入园时,他哭得最凶,爸爸走了以后,他躺在地上大哭大闹,午餐时,他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吃饭,每天上厕所的次数最多。
  片段一:早晨,程伟的爸爸送他到了教室门口,他在爸爸的注视下进了班级玩玩具,我跟他爸爸交流了几句,他爸爸便走了。突然,程伟从教室里冲了出去,往早晨来的方向奔跑去。我连忙跑出教室,追上他,把他抱住,他不会说普通话,只是大声地喊着“爸爸,爸爸……”。他挣脱的力气很大,结果他躺在地上对我又踢又喊,持续了好一会儿,他才在我的安抚下安静下来。
  片段二:户外活动时,程伟走到我的身边,轻轻地拉了一下我的衣服,“老师,我要大便。”“去吧”我说,他去了盥洗间。过了一会儿,他又走到我的身边,“老师,我要小便。”我又让他去了,一个上午,他去了厕所五六次。
  片段三:午餐时间,其他孩子都坐到自己的桌子边,开始吃饭。程伟很茫然地站在一边。“程伟,搬小椅子过来吃饭呀!”我说。“老师,我不吃。”他摇摇头,“不行,都要吃得,你看,其他的小朋友吃得多开心啊!”他在我的劝说下,搬了小椅子坐到桌子边,拉了拉我的衣服,指了指汤,“老师,这个不要吃!”我看了看他,说:“好吧!但你要把饭菜都吃完。”他点了点头,把饭菜都吃完了,汤没有喝。
  分析:从以上几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幼儿存在入园不适应的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该幼儿没有上过小班、中班,没有获得幼儿园生活的经验。而且该幼儿在家的时候非常任性,从一个自由、任性的环境到一个秩序要求的新环境中,必然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而出现了上述与父母分离时的大声哭闹的情况;第二个是家庭的原因,该幼儿是一个外地来上海打工家庭的孩子,父母没有和孩子讲普通话,该幼儿入园后,不会讲普通话,老师只能根据他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他在说些什么,因而,他是很难与同伴交流的,没有同伴的交流会让他在幼儿园显得更孤单,因此,孤独与恐惧会增加他入园的不适应性。片段二中他不停地去大小便便是他内心的紧张无法缓解的表现。
  措施:为了改变程伟目前的情况,我们主动地与家长、与幼儿交流。家长方面,我们请家长在家的时候多问问孩子在幼儿园的事情,每天早点来接孩子,免得孩子等得焦急,缓解他的压力。在家的时候教会孩子说一些简单的普通话,也可以试着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便于幼儿在幼儿园时与同伴交流。在幼儿交流方面,老师会投入多一些关注,当他有一点进步是,老师及时的表扬他,看到他有表达的欲望时,老师主动地请他回答,即使不会,我也会轻声地对他说“没有关系,我们下次再试!”使该幼儿觉得老师没有那么的陌生,他从老师这边可以得到鼓励和温暖。其次,尽量让他和同伴一起活动,后来,当他还要不停地要去大小便时,我便会阻止他,“你刚刚已经去过了,如果可以的话,呆会儿和小朋友一起去吧。”当他讲家乡话的时候,我鼓励他用普通话和老师讲,尽量提醒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程伟的情况已经有很大的好转,早晨入园时,已经不再哭闹,能主动与家长告别,自己去选择玩具了;午餐是,也能和同伴一起进餐了,把饭菜都吃完;有时也主动地和我说说他在家的事情了。目前,该幼儿在学习能力、运动能力方面,可以看出他比其他幼儿要弱一些,普通话也不会说,这些方面,仍然需要教师多花一些时间在他身上,但我们相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相信孩子的改变一定会很大,他的进步也会很快。不要求他和其他的幼儿一样优秀,只要他在成长、在进步,那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