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入园案例:我不想上幼儿园(2)

 


    案例4:他们不跟我玩

    晓晓是我们班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小朋友,今天早上来幼儿园拽着奶奶的衣服不肯松手,并且边哭边喊着要奶奶早来接。我牵过晓晓安慰他说:“晓晓是个乖孩子,奶奶早点来接,啊。”我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转移他的注意力,“晓晓最喜欢玩打陀螺的游戏,老师陪你玩好不好?”晓晓边抽噎边点头。

    我继续问:“你天天来幼儿园都很开心,今天为什么不想来呀?”
    “文文抓我的脸,还叫亮亮不要跟我玩!”晓晓满脸怨气。
   “你跟文文不是好朋友吗?”……

    原来晓晓来园闹情绪的原因是昨天与文文争抢陀螺玩具时发生纠纷。文文把晓晓的脸抓了一下。晓晓今天就采取消极回避的方法。唉,现在的孩子!

    我还是找来文文,仔细询问昨天纠纷事件的来龙去脉。嗯,何不围绕“文文的解决办法好不好?一件玩具大家都想玩时该怎么办?”的话题开展谈话,“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经过谈话,小朋友们一致认为不应该采取争抢打架的办法,还提出了小朋友自己的解决办法:自己先玩一会儿,再让给别人玩;用锤子、剪刀、布的方法决出玩的先后顺序;等别人玩后我再玩……多好啊!我及时肯定了孩子们的办法,并问晓晓和文文:“下次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知道了。对不起,晓晓!”文文主动向晓晓认错。
   “没关系!”晓晓拉着文文的手说。
   “啪啪啪”孩子们鼓起掌来……

    三、“我不想上幼儿园”的成因分析

    当幼儿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理由,但幼儿找理由的背后所隐藏的原因是什么?从以上四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拒绝来园背后所隐藏的原因是丰富的、多元的。

   (一)源于自己——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常规, 情绪焦虑消极回避

    案例[1]幼儿入园之后需要自己学会上厕、吃饭、穿衣、要独立午睡。这些基本生活技能尚未熟练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特别是生活节奏更紧凑、更规范时,便感到紧张、焦虑与不安。案例中的小雅是个依恋感强、独立性差的孩子。据家长反映:小雅睡觉从来需要妈妈陪伴,否则无法入睡。因此,对园里午睡的适应成为小雅入园生活的最大障碍。大凡自立能力弱、独立性差的孩子,入园后焦虑期、适应期会更长些,并且情绪起伏、反复较大,除了哭闹、表面拒绝等言行外,严重的还会发生发烧、神经性尿频、睡觉做恶梦等现象。此外,孩子到了幼儿园,必须遵守团体的规范,想要的东西需与人分享,吃点心、玩玩具也得轮流排队,让孩子觉得到处都是限制、约束,觉得幼儿园不好玩,便以“我不想上幼儿园”来逃避。

   (二)源于老师——老师的言语无意伤害了幼儿

    案例[2]反映的是幼儿为了维护自尊所采取的心理回避。案例中的教师虽没有在全班幼儿面前刻意批评他,但老师随口的一句“你怎么又这样啊?”却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婷婷因害怕家人指责,回家又不敢对家人说。所以就找借口说:“想妈妈,不想上幼儿园!”

    可见,幼儿年龄虽小,却也心思细腻。有时,大人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表情或动作,却对幼小稚嫩的心灵产生很大的影响。加上现在的孩子在赞扬声中长大,常被父母长辈哄着,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抗挫能力很弱,批评不得。

   (三)源于家长——家长不配合,幼儿未完成任务担心老师责备

    案例[3]让我们看到由于家园缺乏沟通,家长不了解教师的教育意图,错怪孩子,将自己的错误判断“老师没通知,你在骗我”强加给孩子,使孩子因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得不到奖励产生沮丧、失落、生气等消极情绪。于是来园时与家长产生对抗心理,用不愿意进班级为“砝码”与家长较劲。

   (四)源于同伴——幼儿因与同伴纠纷而排斥幼儿园

    案例[4]告诉我们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是引发晓晓不愿来园的主要原因。晓晓与文文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各自都以“想独自玩陀螺”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当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就带着过激情绪甚至攻击性行为“抓、推”解决争抢玩具的纠纷。因未能正确解决玩具纠纷问题产生的不良情绪,影响他第二天来园的积极情感。  


    四、应对“我不想上幼儿园”的教育策略

    幼儿快乐来园,是奠定幼儿一天快乐生活的情感源泉。要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老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如何让幼儿消极回避、被动来园的情绪得以化解,快乐来园,教师应该做到:了解成因在前,寻找应对教育策略在后。

    首先是接纳、允许

    我们要正确对待幼儿不想来园的现象。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和其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不同,其兴趣、需要、能力等方面也各有差异。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愿望、要求强加给幼儿,而应以宽容与接纳的心理,以理解和关爱的态度,允许幼儿存在不来园的消极情绪,切忌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全班幼儿,用权威强行转变幼儿。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思想:当我们敏锐地捕捉到幼儿产生不来园的消极情感、态度时,正是促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幼儿、研究幼儿,以不断调整师幼关系,帮助幼儿保持情绪安定,愉快地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教育契机。

    其次是顺应、疏导

    我们要帮助幼儿积极改善来园消极情绪,就应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与个性特征,对症下药,有效减少幼儿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感。做到顺应幼儿的个体需要,尊重其以独特的方式、适宜的速度、个体的经验来适应幼儿园生活。面对幼儿来园消极情绪,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消除或减轻入园的心理障碍,引导幼儿主动尝试并学习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师幼关系,同时练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积极的心态融入幼儿园生活。

    第三是共育、转变

    要有效转变幼儿来园的消极情绪,仅靠教师的教育影响是不够的。老师应该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帮助;家长也应本着尊重、理解、合作的原则,做到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分析寻找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具体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开导、引导、规劝等。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时,需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一个坚强的孩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长既不能采用简单恐吓的方法迫使孩子上幼儿园,也不能因为孩子哭得很伤心就于心不忍、迁就,更不能以“幼儿园不上也没有什么关系”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消极妥协孩子不上幼儿园的要求。应当与幼儿园的教育要求一致,做到坚持接送,与教师一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餐饮、盥洗、睡眠、排泄等生活习惯,并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习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使孩子排解心理上的障碍,变“我不想上幼儿园”为“我想上幼儿园!”,为孩子美好的一生奠定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结语:

    总之,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幼儿不上幼儿园的消极情绪,关键取决于老师对孩子的一份爱心和责任心,取决于成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只要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运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做到家园一致、老师家长一致,“我不想上幼儿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