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论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本文从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目标和内容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与准备,以及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的介入与指导,师幼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等进行阐述,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 幼儿园 科学探究活动 设计与组织

    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探究式学习”已成为幼儿教师的共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积极的尝试和探索。《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也表明,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探究能力,及与他人和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尤强调科学教育首先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在这个前提下,幼儿的科学学习应具有趣味性、多样化和灵活性的特点,在一日生活、区域活动、图画书的阅读,甚至是表演、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活动中,幼儿都能积累科学经验。

    一、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目标和内容的选择

    1、探究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科学就在幼儿的身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选择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只有生活化的内容才是幼儿最容易理解的、最想探索的。活动安排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事物与现象。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科学知识、经验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对科学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除了设计好的教育活动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布置、生活中的事件,停电了,刮风了等,都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在社区、家庭与幼儿园的协调努力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探究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难易程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

    探究的主题和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具有明显的差异,内容的难易度要适合其年龄特点。太容易的内容幼儿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失去了教育的价值;太难的内容,幼儿在探索中多次失败,会失去探索的兴趣和信心。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时,必须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例如:在一次有关物体弹性的探索活动中,师生共同收集了松紧带、弹簧、橡皮筋、海绵、乒乓球、木块、塑料制品、铁钉、布、棉花等材料,幼儿探索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区分弹性材料,一些幼儿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因为它能弹得那么高;另一些幼儿则说乒乓球没有弹性。这 时 老师犯了难,因为从理论上讲,乒乓球应归于没有弹性的物体一类,但从直观上说乒乓球又是有弹性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些偏难,因为有关乒乓球弹性的探索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3、探究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能够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是易于操作的

    探究的问题是能够通过幼儿的实际观测和实验加以解决、得出结论的,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幼儿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幼儿在不断动手操作与思考中发展能力。所以材料的可操作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是发生在幼儿与环境中的人和物相互作用中。因此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幼儿,而是创设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条件,让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学习。在此过程中幼儿发展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在不断形成对自然、科学的正确态度。

    二、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选择与准备

    1、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材料。科学探究的材料除了一些必要的精密工具仪器外,更多应该是身边易得的材料:当地特有的资源和安全的废旧物品。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还能让幼儿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能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真正热爱科学;还能让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例如:在探索物体的沉浮时,每个小组有一大盆水就可以了,幼儿合用一盆水可能会使不同的材料之间、不同的幼儿之间有更多的相互作用。但可沉或浮的东西应该比较多,才能使每个孩子有充分的尝试,达到经验的概括。

    2、探究活动的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大小适宜,结构与理明显,能够被幼儿清楚地看到

    一般来说,材料及其结构对幼儿的科学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影响幼儿探究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提供的材料应该能使幼儿通过操作明显地看到事物间的关系,从自然结果中得到反馈。如了解水的运动、瓶子中的水量与沉浮的关系,就必须用透明的容器。轨道要有足够的长度,才能使幼儿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快慢速度与轨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3、探究活动的材料难易要适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当幼儿发现了所不知道的现象时,他们会很激动,并产生一种要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愿望,尤其是对方也在进行同样的事情。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感性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中班幼儿可以为他们收集许多有弹性的物品,可当陀螺玩的玩具以及各种小工具;大班幼儿则应收集各种各样的锁、瓶子、盖子、牙膏以及各种可当镜子的东西、手电筒、电池电线、磁铁、生活中的小工具、糖盐等物品的溶解现象等。在孩子们主动与这些操作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一系列主题探究活动自然生成了,如“好玩的陀螺”,“奇妙的盖子”, “按压式瓶子的秘密”等,形成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同时材料应具有开发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材料应该有较广的余地,使幼儿能用多种不同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有不同的发现。 
三、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方式、方法

    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教师适宜的指导和帮助,幼儿的科学发现往往都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要把握好方式和方法。

    1、教师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一切探究都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就不能保持持久的观察和实验,更不能获得科学的结论。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能激发幼儿提问的氛围,让幼儿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当然,由于幼儿的兴趣点会有很多,幼儿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可以探究的,有的则不能;有的是幼儿能理解的,有的则是不能理解的。因此教师要面对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价值判断,选择和确定适合幼儿探究的问题。教师在倾听幼儿的问题是需要思考以下问题:(1)这个问题能直接探究吗?如果不能,那么可以重新表述以便能直接探究吗?(2)我能提供给幼儿探究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支持和材料吗?(3)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利用一些资源吗?(书本、网页或专家等)如果需要什么资源将是最好的?虽然我们不可能对幼儿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寻根究底,但是教师仍然可以运用各种策略让幼儿认识到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和值得尊重的。如设立“小问号”栏目,让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动员家长参与对问题的解答等。

    2、教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幼儿的探究活动、适时介入给幼儿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幼儿的科学发现往往都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要把握好时机和方式。何时指导为适宜的时机?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以为“本着不过多干预、耐心等待的原则”就是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基本上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这种认识和做法实际上一种误区。事实上,在幼儿探究过程中,尤其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情,当发现幼儿经过自己的几次尝试之后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时,教师就需要介入和指导;当观察到幼儿的表情已经从饶有兴趣变成了畏难情绪,教师也需要介入,给予幼儿安慰、启发和引导。在探究活动中,幼儿心理上的安全和成功的体验是保持探究兴趣的重要条件,切不可在“不过多干预、耐心等待”,“让幼儿自主发现”等“先进理念”之下,无限制地等待幼儿的发现或无原则地加大幼儿活动的难度。

    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怎样指导?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难题。首先,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动物、植物、物质与材料、天气与自然现象等许多方面,教师要对幼儿探究的活动所涉及的探究内容和关键经验、相关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要有准确的把握;其次,幼儿在探究活动中,会有比较复杂的行为和情绪表现,教师要能根据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现,对幼儿的心理感受和经验水平做出准确的判断。教师只有在对幼儿探究的内容、幼儿的学习特点与经验水平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才能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适宜的指导。在幼儿探究活动中进行指导,教师要以具有启发性的引导为主,在保持幼儿心理上的安全和获得成功体验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的直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是什么和为什么。教师的指导可以采取由宽到窄、由宽泛到具体的指导方向:先提出由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如果幼儿还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则可以为幼儿提供几种可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供幼儿经过自己的思考主动判断与选择;如果上述办法还不能帮助幼儿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则需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程度和方式的示范让幼儿自主探究和发现,绝不等于放手不管。

    3、教师要为幼儿设计探究活动时间表
 
    幼儿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幼儿从多个角度对一个科学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时,他们就有机会对其活动进行思考、分析和反思,从而能够将其所获得的认识组织成更为深入、更为有效的科学理论或观念。因此教师不必追求幼儿所探究的科学主题的数量,而应该引导和鼓励幼儿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究。很多科学探究的主题,如大树、蚕、物体运动等都能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教师要为幼儿的科学探究制定一个时间表。教师要根据科学主题中的不同内容来安排幼儿探究所需的时间和活动方式:集体活动可以使幼儿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核心的科学概念,明确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自选活动则可以使幼儿更深入地对新的概念和想法进行探究;而自选活动之后的讨论由助于幼儿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观点。教师在制定幼儿探究的时间表时应当明确下面的问题:(1)有足够的集体活动时间吗?(2)自选活动时间对与幼儿的探索足够充分吗?(3)我应该怎样制定探究时间表?(4)如何安排幼儿科学领域和其他领域活动的时间?

    4、教师和幼儿共同记录幼儿探究活动的过程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包括文字、照片和幼儿作品等来记录班级中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的科学活动,可以使幼儿清晰地看到发生了什么,了解发生变化的过程,总结变化的规律,从而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深化幼儿的科学认识,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如:制作一个记录图板,用图片和文字让幼儿了解植物是如何生长变化的,毛毛虫是如何变成蝴蝶的等。同时幼儿整个活动过程的图片也使科学探究的过程变得直观可见。此外这种班级活动的记录在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提供了可以进行交谈的话题,使幼儿能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发展。教师在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引导时需要思考一下问题:(1)幼儿是否需要我?如果需要,我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2)我是否具备对幼儿进行指导的能力?(3)我所做的符合幼儿的需要吗?是否能够深化幼儿的认识和理解?从总体上说,记录的内容既可以是幼儿的设想,也可以是幼儿的观察;既可以是实验的结果,也可以是幼儿提出的问题;既可以是活动的过程也可以是活动的结果。这些内容均应服从于活动的需要与总体目标,特别是要将记录内容与活动的重点难点相结合,以发挥记录环节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作用与价值。

    四、教师对幼儿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与评价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发现幼儿的兴趣,理解幼儿问题的含义,探察幼儿进行活动的理论以及相互交流的方式。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观察者。教师要通过拍照,制作记录板、保存幼儿活动的作品等方式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记录,并根据这些记录对幼儿的发展做出评价。教师的观察和评价对于其进行科学的课程决策、确定幼儿下一步的活动内容、明确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活动方式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它还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同事就幼儿的发展问题进行讨论的出发点。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明确评价的价值取向,即要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评价的目标。教师在准备对幼儿进行观察和评价前应当认真地思考一下几个问题:(1)我对于幼儿的科学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吗?(2)我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吗?(3)我将采取用什么样的评价策略?(4)我将如何记录幼儿的经历?

    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材料的结构需要教师的精心选择,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究的问题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安排。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实施科学探究教育的能力对于需要幼儿探究的问题或活动,最好自己事先进行预操作。教师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可能对活动的适宜性及其价值作出判断,对幼儿的学习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估计。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其设计与组织,要求教师既要有科学知识背景,了解科学的关键概念,又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并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教师需要勇于探索,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需要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提高认识,愿幼儿园的科学探究之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刘占兰 《科学探究活动应符和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教育》 2007年05期
    2、刘洪玉 《科学活动记录有效性探索》 《幼儿教育》 2007年11期
    3、刘占兰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几个误区》 《学前教育》 2008年09期
    4、陈琴 《儿童科学探究中的教师角色》 《学前教育》 2008年12期
    5、钱郭小葵著 《幼儿课程》(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12月第1版
    6、《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版
声明: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www.baby-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