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研究(二)

五、研究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幼儿数学活动中有选择地投放幼儿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地去探究、发现、验证知识,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同时运用数教育评价,使教师清楚地了解每个孩子所操作材料的质量,使教师能对每个孩子给予适切、适度、适量地帮助,为下次活动的材料投放提供了依据,通过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其效果表现为:
   (一) 教育效果:
    1、幼儿兴趣广泛,性格活泼开朗。 通过幼儿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使幼儿在操作中更能多方面表现自己,激发孩子更广泛的兴趣。他们对动手操作兴趣浓厚,常常在非正规途径中以积极、主动、自信的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到实验角、操作角、音乐角等角落中去摆弄操作。同时对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等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喜欢进行“会变的颜色”、“磨擦起电”等科学小实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性格,乐于交往,主动帮助别人。汤吕明等幼儿在市、区“看图讲故事”、“小青娃故事比赛”、“迎新世纪绘画比赛”、“六一运动会”上分获等第奖。
    2、幼儿独立性强,创造力萌发。 通过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促进独立性发展。幼儿会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操作材料去操作。他们遇事会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并大胆地创造尝试。如看图分类,幼儿会根据图中多种明显的乃至不明显的不同进行分类。幼儿在活动中并不要老师教他如何玩,而是自己先想想,先试试,遇到问题再让老师点拨一下,而且能根据操作规则玩出更多的方法,常常会听到孩子们争论着各自不同的操作方法。同时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日趋良好,表现出能专注定心地投入操作活动,能整洁、有序的整理、收拾、摆放操作材料。
    3、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使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双重统一。 我们针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学习内容有序地选择与投放趣味性、操作性强,适合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操作材料。采用不同的操作模式,一方面引导幼儿主动地模仿、改进、探究、协作,有利于最大可能地调动幼儿动手操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性,又有利于保证幼儿操作活动的正确、合理、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迫使教师完整地把握幼儿学习过程,科学地设计教育活动,提高指导效率。而且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准确灵活地、小步递进地为幼儿提供多类操作材料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变化,使自发性的操作探究转化为自觉性的操作学习。在群体协作操作中,幼儿能互相竞争、互相促进、互相支持、互相激励,也使幼儿在团体动力的推动下主动学习。
   (二) 幼儿园工作效果: 开展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的研究,“激活”了幼儿教育,促进师资素质的提高。幼儿园开展幼儿数学操作材料选择与投放的研究,其中不少内容与幼儿园其它领域相吻合。如:数思维过程的讲述与语言领域,数游戏与音乐、体育领域,数概念与常识领域等。整个课题研究的成果辐射于幼儿园的语言、音乐、常识、美术、图画、游戏等活动中,提高了教育质量。幼儿园传统教育往往局限于已有的课程知识的传授,偏重于专门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设计投放了大量的操作材料,提出了材料选择和材料投放的四大原则,强调孩子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注意材料与孩子之间的交互作用,重视孩子的主动探索。注重在“参与”、“实践”、“操作”、“思维”中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习得数知识。在课题研究中,受教育者是幼儿,具体承担者、组织者、实施者、设计者是教师。教师要承担研究任务,实施研究计划首先必须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在研究中,要求教师要翻阅大量理论书籍,并不断设计、思考,反复推敲,不断总结,才能实现研究目标。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使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 社会效果: 开展“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的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幼儿主动获得数知识,发展数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由于学校教育牵动着家庭、社区,影响着家庭生活,因此家里出现了专门的游戏操作角。双休日结合社区活动开展了“材料选择与投放价值”的咨询活动。这样,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发展幼儿,而且也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六、 启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剖析这些问题,也能获得一些启示。
   (一) 操作活动与言语学习的统一问题。 在强调操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言语学习,言语学习是幼儿学习过程中两种必备方式之一,言语对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知识增长的作用是操作学习无法代替的。没有言语学习,幼儿的思维就很难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幼儿的学习本身也离不开长期滞留的直接经验水平。实际上,操作学习过程本身也离不开语言的指导,语言的参与能提高操作学习效果。因此,在操作学习中,绝不能忽视言语学习,相反,我们应该把言语学习与操作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 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统一问题。 应在保证充分发挥幼儿操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关系。教师应将重点从指导性操作转向幼儿的主体操作。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获得信息,提高指导策略。操作学习中,教师的主体性应体现在操作材料的提供、操作情境的创设及灵活机智的指导方法等方面。
   (三) 操作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问题。 应在充分发挥幼儿操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创性的同时,明确操作活动的规范。一方面,由于操作学习的开放性,学习过程依赖一定外部规范的支持。如果因强调幼儿主动性、首创性的培养而在其操作过程中不予以适时的约束,也不予以适当的规范,可能会使操作活动偏离原来的目标,使整个学习环境失去正常的秩序。另一方面,由于操作活动对操作材料的依存性,学习过程必然以“人一物对话”展开,幼儿的操作程序必须根据材料的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来安排或设计,而不能任意而为。否则,不仅难以从中获得有意义的信息,而且会导致学习的失败。
   (四) 评价手段的交互作用与学会学习的统一问题。 评价手段的交互作用可以帮助教师从质量上、性质上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在运用各类评价的手段时,应正确处理好评价与学习间的关系,通过评价调整目标与操作材料,帮助幼儿在自由的操作环境中积极主动的自由学习,并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掌握运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技巧,促使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