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幼儿个案:她不吃手了


    一、案例背景

    幼儿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基础的教育,它的基础打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在《幼儿教育词典》中指出:“保护牙齿,要纠正吮手指,咬指甲等不良现象。”吸吮手指是人类最初的进食方式,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对于一个婴儿来说,吸吮手指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这种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但对于一个幼儿来说,长期频繁的吸吮手指,就应该属于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了。所以,在纠正吮手指这一不良习惯的教育过程中,我能注意与家长密切配合,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让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

    二、案例描述

  〈一〉“老师,晴晴睡觉又吃手了。”

    当小朋友午睡起床时,就听到小朋友告状声:“老师,晴晴睡觉又吃手了。”这时候,晴晴她会用无辜的眼神看看我,仿佛在说:“我不是故意的,它自己要跑到我的嘴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能是提醒她说:“晴晴,你自己要注意呀,你已经长大了,不能总是吃手的。手指都被你吃坏了,也很不卫生。”晴晴听到后也总是点点头,表示一定要改正。

  〈二〉那是什么声音呢?

   上课了,我在给孩子们讲安徒生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孩子们都被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所感动,安安静静地在倾听着,突然,有一种“啧、啧、啧”的吸吮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转头朝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哦!”原来是晴晴又在不知不觉地吃手呢!晴晴看到同伴们都看她,意识到自己又吃手了,不好意思地又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又说:“我不是故意的,它自己又跑到我的嘴里。”这时候,我轻轻地批评她,提醒她说:“晴晴,上课不能吃手,你看看,你吃手发出的声音影响到大家听故事,你要注意改正呀。”晴晴还是点点头说:“是”。说着,她把手放下来和大家一起又安安静静地倾听故事了。

   三、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晴晴小朋友是学前班的孩子,今年六岁半,是一个聪明爱学的漂亮的女孩子。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好,爱听爱说故事,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她。但她有个不好的习惯——爱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课、游戏时,都会发现晴晴将食指放入嘴里吸吮,如果看见她在吃手,我提醒她,她就把手指拿出来,但一会儿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所以她的手指已被吮得发白、脱皮,食指的外侧因为长期频繁地吸吮,还长出一个红红的硬硬的大疙瘩。椐了解,其原因是晴晴在断奶时就有吃手的习惯,父母开始不太在意,没想到却使她养成了这种不好习惯,并且一直没能将这个不良习惯改掉。当他们认识到其吸吮手指的危害时,又以孩子年龄小,不忍心用强制的手段,制止她,结果就错过可纠正不良习惯的黄金时期。晴晴的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十分重视她的教育,但如何才能改掉晴晴吃手的习惯,一直是他们头痛的问题。曾试过多种方法,但效果不大。

    从以上两则活动中,让我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指导不够,只是用常常提醒的教育方式,我应该想出更好的教育方法,帮助晴晴改掉吃手这一不良习惯。

    四、案例反思

  〈一〉改变常常提醒的教育方法,变强化缺点为强化优点,进一步纠正幼儿吃手的不良习惯。

   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每当我发现孩子吃手时,都是提醒她不要把手放到嘴里,可是事与愿违,你越是不要她吃手,她却越是吃得更厉害。好象是故意跟我对着干似的,有时候还真的让我不知所措,因此,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指导教育方面确实存在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我始终都只是不停地提醒晴晴不要吃手,而这种提醒方法的效果,只能是对她吃手的不良行为的不断强化。因此,我的教育指导方法,非但不能纠正她吃手的坏习惯,反而会使她更加忘不掉吃手这件事。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及时地改变了教育方法,变强化缺点为强化优点。即在晴晴不吃手时(哪怕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我就会马上对小朋友说:“小朋友,我发现晴晴的长大了,她现在不吃手了。你们看是不是?”小朋友看见了回答说:“是呀,她现在不吃手了。”晴晴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的表扬。高兴地笑着,同时,有意识地把她那刚刚抬起想要放进嘴里的手指拿下来,就这样在我的一次次地强化优点的教育过程中,晴晴吃手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了。

  〈二〉从心理上下手,让幼儿认识了解吸吮手指的坏处,建立改掉吃手习惯的信心。

    吸吮是经常反复吸吮口唇、手指、脚趾、被子等行为,长时间吸吮手指和脚趾,会因局部刺激而使手指或脚趾变大、变粗、影响美观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虫感染,还会使上下牙槽咬合不良。而晴晴吸吮手指的行为是经过长期时间积累而成的,在纠正她吃手习惯的教育中,如果用强制的方法,会使晴晴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采取了引导、鼓励的教育方法,使她认识到吸吮手指的坏处,建立起改掉吃手习惯的信心。于是我通过故事活动《宝宝的手指》让晴请知道吃手会产生的后果,从而让她下决心改掉自己吃手的坏毛病。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监督晴晴,转移其注意力控制吸吮手指的念头,培养良好习惯。

  〈三〉支持、鼓励她改掉吃手的不良习惯

   因为大家都很喜欢晴晴,也知道她有吃手的不良习惯,因此有时难免会遭到小朋友的讥笑,如:“有一次在做游戏‘螃蟹走路’。晴晴想和小研雨一起做这个游戏,但是小研雨拒绝了她,还说:“我不跟你拉手,因为你吃手。”晴晴听了很难过。我看到了,及时安慰她:“其实每个人都有不良的习惯,只要我们改了,别人还会喜欢你的。

   小朋友都很喜欢晴晴,但是他们不喜欢吃手的孩子,只要你改了吃手的坏毛病,小朋友还会和你一起玩的。”事后,我还发动全班幼儿一起鼓励、帮助晴晴改正吃手的坏习惯。

  〈四〉家园一致,共同探索教育方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工作顺利开展,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与理解。家园配合会是教育孩子最好渠道。如果晴晴在园不吃手,而在家吃手的话,那么她永远无法形成不吃手的良好行为习惯。为此,我积极的与她父母密切的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积极参加我们的教育方法,逐步建立科学的育儿观。另外,在进行家园工作中,我还注意到工作的方法,如:首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同时向家长提出配合的要求,这样家长就会很乐意支持我的工作。经过一次次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及这样不断地进行教育、培养,使晴晴渐渐地改掉吃手的坏习惯,。终于在一天早上,晴晴和妈妈一起来到幼儿园,她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老师,我现在在家也不吃手了。”看到晴晴一天天在进步,看到家长眼里也流露出信任的目光,我心理也感到无限欣慰。

  〈五〉深入领会新《纲要》内涵的精神,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新《纲要》的精神指导下,使我对以后的教育工作树立了一个更明确的方向,我要将《纲要》精神认真贯彻于工作中,并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以孩子为本,以孩子的发展需要为本。注意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而给予及时的指导,继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一名新型的孩子们喜欢的幼儿教师,使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大的发展,而进一步打好“终身教育”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