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小班幼儿学习排序的个案分析

    排序活动是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一定规则或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有顺序地排列起来。排序活动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及能力,如:基本的数概念、观察比较能力,简单的判断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等。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运用有限的数、量、形方面的知识,进行一番系统、连贯的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规律”的东西。本学期的排序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了宇宇——一个接受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孩子作为观察对象,对他在排序活动中的操作表现进行了连续记录,希望能够了解从初次接触“排序”这种数学活动→逐步领会“规律”的含义→遵循“规律”独立完成排序活动这期间小班幼儿经历了一段怎样的思维进程。只有了解了幼儿是如何学的,才能够确定我们该如何教。

    一、宇宇学习“按一个特征差异以颜色为例交替排序”的过程:

    初次接触:按颜色不同交替直行排序,在老师给定的示范单元后面盲目地摆放了一排学具,颜色变化无规律可循,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开始知道按示范单元的颜色、变化规律接着往下排,但是排了三组以后会出现错误,需在老师的提示下动手改正。
  
    按颜色不同交替环形排序,始终摆成一直行,不知怎么把直行变成圈,嚷着“我不会排圆圈”,等待老师帮助,但色彩间隔规律正确。
  
   能够排列成圈,但中间出现颜色间隔错误,如“三个红蘑菇连在一起”,在老师指出后,会自己尝试改正。
   
    自己创编规律排序:杂乱无序的排列,看到旁边小朋友的操作结果后,明白了要做什么,自己动手操作了起来。在本来已经排好的“红、黄、蓝、红、黄、蓝”序列上,直接移动“蘑菇”的前后位置,很快变成了“黄、红、蓝、黄、红、蓝”序列

    二、对宇宇学习排序过程的分析

    1、积累性的学习
 
    宇宇对排序活动的掌握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每一次从一个平衡状态到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的,即新旧知识和技能有一个连接的过程。比如,最初在“直行排序”时,他只理解了“是给小蘑菇排队”,于是把“蘑菇”排成一排了事,完全忽略了“颜色”的要求。后来,经过了一段操作、练习之后,终于明白了“排队”是要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于是在排序活动中他表现出的便不再是盲目、随意,而是有明确的目标,他出现错误,老师指正后,他能够很快地改正过来,说明他已经开始对“规律”的含义有所领悟。
  
    2、积极的学习
  
    虽然在排序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内容、形式的变化,宇宇始终面临着“超越自我”的难题,常常出现束手无措、等待帮助的情况,比如:排列形式从直行变成圆圈。颜色变化的规律依旧,仅仅是摆放的形式发生了小小的改变,他便陷入茫然之中。但是只要老师引导他找到方法后,他便立刻又投入到积极的操作之中。最另我感到惊讶的是,他在创编规律排序时,并没有象我预料的那样,将原先的序列打乱后重新开始,而是很灵活地在原先序列的基础上调整了其中两种颜色的位置,就形成了一组新序列!这一切都说明他在积极思考,体现出初步的思维灵活性和变通性。

    三、宇宇学习排序过程给我的启示
  
    对于排序活动,幼儿在掌握了其中的窍门之后,对它是非常喜欢的,我们该怎样引导幼儿学习排序,感悟其中的奥妙,发展思维能力呢?对初次接触排序活动的小班幼儿来说,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计数是排序活动基础。
  
    计数的要求包括比较、分类、手口一致的点数。这是我们在进行排序活动前必须做好的知识、能力准备。有了这些准备,幼儿才能在每一种变化的序列中发现规律,并做出正确的回答。我们都知道,排序活动仅靠记忆和熟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不仅要设定起点,标记还要设定区域标记。
 
    在排序活动中,设定起点标记是我们都熟知的,如以“P”为起点,按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还需要一个区域标记,也就是单元格,比如:一列火车上一节一节的车厢;一排碟子中一只一只的碟子;一幢楼房里一个一个的房间等等。因为我们在引导幼儿“找规律”时,往往会用到“前”、“后”、“上”、“下”这些方位词,如“公鸡在前,小兔在后”,在划分清楚的独立区域内,这些概念是清晰明白的;而如果简单地在“P”后面划一条横线,没有独立的区域标记,“前”、“后”的意义就模糊了,不利于小班幼儿发现规律。

    3、提倡“边说边做”
 
    受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小班幼儿在排序时虽能对差异明显的物体产生较深的印象,但往往缺乏贯彻规律的能力,往往前一组排得还是正确的,后一组就出错了。针对这一现象,我要求幼儿把观察比较得来的规律用语言表述出来,并且在续排时也要求他们能一边说规律一边做相应的操作,如“红蘑菇在前,黄蘑菇在中间,蓝蘑菇在最后,红蘑菇在前,黄蘑菇在中间,蓝蘑菇在最后……”,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语言的加入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清晰的思路,增强行动的目的性,减少“旁逸斜出”的情况。

    4、反复模仿练习很重要
  
    排序活动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新鲜的,他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模仿、练习,才能对“找规律,接着排”建立感性认识。看起来似乎是简单的重复,其实是幼儿积累的过程,有积累才能有创造。小班排序活动重在创造各种情境让幼儿练习、模仿。我们制定的小班排序内容“只是按一个特征差异排序”,目标固定不变,但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给两种颜色的玩具排队;给两种形状的椅子排队;给女孩和男孩排队;给长短不同的毛巾排队等等。通过让幼儿在这些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反复模仿、练习,从而建立起“排序”的概念,为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排序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件:小太阳编辫子

    活动目标:

    1、感知三种颜色交替排列的变化规律,并续排。
    2、愿意参加操作活动,体会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小太阳笑脸,红、黄、蓝圆形色卡纸若干。
    2、学具:操作卡,三色蘑菇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学习,“小太阳边辫子”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两种颜色交替排序的变化规律。

    ①(出示第一、二条辫子)
    提问:这根辫子有几种颜色?
    它们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什么颜色在前?什么颜色在后?

    ②发现规律,接着往下排。
   (出示第三条辫子)
    提问同①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三种颜色交替排列的变化规律,并续排。

   (依次出示第四、五条辫子)
   “小太阳想用三种颜色编出更美的辫子,我们来帮助它!”
    提问:这条辫子有哪三种颜色?按什么顺序来编的?
    什么颜色在前?什么颜色在中间?什么颜色在最后?
    接下去该排什么颜色?

    二、操作活动

   “小兔今天起得真早,她要做一件事——种蘑菇,请你帮助小兔把这三种不同颜色的蘑菇象编辫子一样,按一个颜色在最前、一个颜色在中间,一个颜色在最后的顺序,有规律地种在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