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生活案例:新生入园不适应


    案例背景:

    新学期开始了,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新入园幼儿,哭闹是最常见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幼儿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心理所造成的。多数幼儿在刚入园时表现出依恋亲人;有的一路挣扎哭闹……面对新入园孩子的哭闹,幼儿教师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幼儿尽快克服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这里,笔者主要抓住入园第一天的案例描述,来作为分析幼儿入园焦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案例描述及分析:

    9月3日,开学第一天。为了迎接孩子的到来,我们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趣的动画碟片,好吃的小糖果,小汽车、奥特曼,娃娃等幼儿喜欢的玩具,还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贴有他们名字的小胸卡,小奖品贴纸……

    案例一

    乐乐小朋友早上第一个来到幼儿园 ,他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哭得很大声, “你来得真早呀!宝宝叫什么名字?”他不回答,把头藏在妈妈的衣领里,妈妈说:乐乐在云霄长大,一口云霄话,普通话听不太懂。我拿一个毛绒绒的小鸡木偶逗他,没想到他却哭得更厉害了。

    分析与对策:

    事后我了解,原来乐乐最害怕的就是毛绒绒的东西,加上语言的障碍,一定让他对幼儿园产生更恐惧的感觉,我后悔开学前对幼儿全方位的了解做得很不够,俗话说:知此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教师,如果能对幼儿的爱好和习性做到心中有数,入园前家访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投幼儿所好,与之更好的交流,消除他的心理障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

    佳新一来就眼泪汪汪的,他却压抑着不让自已哭出声,一边自已对自已说“佳新不哭,佳新不哭!”谁与他说话都不理。

    鑫鑫哭着紧紧地抱着自己的书包不撒手,稍有闪失就大哭书包不见了!

    分析与对策:

    这类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来园后小声或默默流泪,不说话,拒绝与大家玩,属于比较抑郁的性格,他们往往会寻找自己的依恋物,或从家里带来的物品。我允许他们与自己喜欢的东西呆在一起,并像妈妈一样,将他的依恋从陪伴物转移到老师身边,给他讲故事、一起玩玩具、游戏,并请开朗的孩子与他一起玩,体验朋友多快乐多等。

    案例三:

    梓玲小朋友一来便哭着不让妈妈在幼儿园停留一分钟,她哭着说”妈妈快去上班,快去上班!”然后一屁股坐在痰盂上,不肯起来,神情焦虑地对我反复念叨:“你去叫我妈妈!快点来接我! ”重复不停。

    文龙小朋友一来便粘着老师,我走到哪就跟到哪,稍一离开看不到老师就嚎啕大哭.

    分析与对策:

    这类孩子对新的环境有不安全感,对某位老师特别的依恋,拒绝一切活动,牵着老师的手形影不离,进餐要她喂,午睡要她拍,一离开就烦燥不安。对这类孩子,我主要满足他们的需要,喂她吃、陪她玩。以她喜欢的食品、星星(贴纸)等吸引、鼓励她,使他从手拉手到坐在老师身边到眼睛看着老师;睡觉从陪伴着拍到陪伴着不拍逐渐过渡到不拍不陪;进餐从老师喂到自己尝试动手吃。逐渐扩大依恋范围:从依恋一位老师,到依恋三位老师,到依恋幼儿园的同伴玩具等。 鼓励她参加集体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案例四

    睁睁着大眼睛,对新环境没有什么反映,不开心也不哭.过了一会,她也开始用她特有的高八度音大哭起来。

    翔翔小朋友一来就暴跳如雷地大哭,任凭你说什么他也不听,就是一味地哭.还躺在地上不起来。

    分析与对策:

    这种哭闹型孩子在新生中占多数,在与家人分离时,第一反应表现为抱着家人大声哭闹,不肯松手,当老师接过来抱时,有的拒绝挣扎,甚至呕吐,有的依从但仍哭闹。 对这类孩子我采取让他发泄的方法,暂时将他冷处理,等他稍平静后给他拍拍抱抱,给予肌肤亲近。以新颖的玩具和喜欢的食品、有趣的动画片或故事吸引他,或离开教室,带他户外游戏,转移他的注意力。放学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实物表扬鼓励。

    案例五
 
    思思一来就与众不同,洒脱地与家长说再见,一点也无视别人的哭声,我行我素地开始玩玩具,一会就看见他与人抢玩具,打人,在教室里疯跑。

    分析与对策:

    思思是个倔强的孩子,独立性很强,语言发展比较好,有一点“叛逆”,全家人对他宠爱有加,养成了他的独占心理。第一天来园,对幼儿园有新鲜感,喜欢玩积木玩具,不时抢同伴手中的玩具。稍不如意就边哭边跳或趴在地上哭,有时还出手打人。这样的孩子虽然来幼儿园不哭,但由于他有攻击性行为,会让别的幼儿产生惧怕来幼儿园的心理。我与家长多次沟通,分析孩子的情况,以引起重视,共同配合教育。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建议。同时也理解孩子的错误,给孩子一个适应转变的过程。日常活动中多一份心放在他身上,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案例六

    晨间接待结束了,十几个新生陆续来到了班上。9:00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群走了。教室里像开了花一样的,哭声此起彼伏,我们三个老师,左一个右一个地抱着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孩子,“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好的,好的。老师带你去找妈妈。”“老师用手机给妈妈打电话,好不好?”赖老师带着几个哭得厉害的孩子出去转转了,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三三两两的玩起来。有的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水。我们两个老师也散落地上的玩具收拾好,安抚孩子的情绪。

    分析与对策:

    观察表明,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上,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的方式上。其次还与幼儿个人的气质有关,暴躁型的孩子,一般脾气急躁,但他们比较爽快、干脆,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较强,闹过之后很快能平静下来。我们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他急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要急,可把他撇在一边,拿几样玩具给他,待他平静下来之后则用亲切的语言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鼓励他。

     1、波动型的孩子

    一般较情绪化,容易被新的环境所吸引,但时间太长又想回家了。重要的是让其有事干,不停地给他新的刺激,让他参加不同的游戏活动,以保持他对新的环境的好奇心、新鲜感。有的孩子要哄,有的孩子要骗,而有的孩子适当的时候还要来一点硬的。

     2、恋亲型的孩子

    独立性较差,一般在家都得到父母和长辈过分的宠爱,他们极不愿意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了,不能独立地过集体生活。

    3、忧郁型的孩子

    一般比较懂事,自控力强,感情也不那么外露,他们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会大哭大闹,但也难得看到他们开心。对于这些孩子,老师对他们要多一些关爱,让他们觉得老师像妈妈,幼儿园像自己的家,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克服幼儿的分离焦虑。

   总之,在教育工作开展之前,要对每一个幼儿要“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从而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

    案例七

    集体游戏

   “这是谁呀?”我们三个老师头带小动物的面具,和小朋友一起做起了互动游戏,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小鸭怎么叫?嘎嘎嘎”。……“哦,小猫来了,小老鼠赶快躲起来了。孩子脸上挂着泪花,但都被老师的动作和语言所吸引,开始玩了起来。

    分析与对策: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心理学家把游戏称为幼儿的“主导活动”。它与机能的快感相联系,可缓解紧张状态,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快乐,使之忘记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幼儿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游戏中,玩具可以增加幼儿交往的频率,如诱发幼儿之间目光对视、身体接近、手指接触以及随之而来的言语交流等等。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同龄伙伴中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以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案例八

    午餐

    吃饭时间,混乱的时间,所有的孩子都哭了,老师是左右奔忙,一个个的安抚孩子的情绪,一部分孩子自己开始主动吃饭了。几个哭的很厉害的,小碗排成排,一个个的喂。吃饭结束后,桌上地上狼籍一片。

    午睡

    吃过午饭到寝室时,幼儿又开始大哭起来,偷着抹眼泪的,要往教室外面跑的,号啕大哭的,坐在床上发呆的……生活老师根本忙不过来,我们俩个老师都陪着值午班。我有的抱着拍拍背摸摸头,有的给他一个亲吻。“好的,我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就要来接宝宝了。”“妈妈什么时候来呀?”“睡醒觉,妈妈就来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有的已经睡着,还有的孩子不肯睡觉。有的孩子醒来了,又继续哭,只好抱在手上睡。

    分析与对策:

    这个年龄的孩子给他适当的心理抚慰是必要的,特别是生活活动方面,教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悉心照料,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进而获得安全感。幼儿有强烈的肌肤刺激的需要,教师应使幼儿感受到母亲般的爱抚,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而促进亲密的师幼关系的形成。教师的关心和体贴能使幼儿把教师作为陌生环境中的保护者,缓解入园分离焦虑,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

    案例九

    发奖品
 
   “今天谁来幼儿园谁玩得很开心呀?我们来把小星星贴纸贴在他的小额头上,小星星最喜欢和笑娃娃做朋友了。今天谁是不哭的笑娃娃?燕玟今天吃饭很棒的,小星星要和她做朋友。昊珑今天在幼儿园交了好朋友还很有礼貌,也发给你小星星”……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颗小星星,开心的笑了。“幼儿园里好玩吗?明天还来幼儿园吗?”“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

    分析与对策:

    常言道:“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对那些哭闹不休的孩子,我们坚持正面引导。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上幼儿园不会哭闹的,就可以视他们为榜样,正面教育哭闹的孩子要向他们学习,有些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也会停止哭泣,千万不能呵斥、恫吓、鄙视他们,而应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逐步消除分离焦虑的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奖励小星星贴纸这种方式,也非常适合这个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能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让孩子喜欢幼儿园,引起幼儿快乐来园的欲望,逐渐接受并喜欢集体生活。还有运用文学作品和文艺的形式陶冶心情,也是很好的教育方法。文学艺术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在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文艺表演的过程中,会使幼儿从中得到启发和陶冶。

    案例十

    离园

   “妈妈”、“我的奶奶”,看到一天不见的爸爸妈妈,宝宝们又委屈的哭起来了。“哇,宝宝不哭了,我们回家噢。”“妈妈,你看我的小星星,是老师给我的。”“陈老师再见。”“叶老师再见”“欢迎你们明天再来幼儿园!”

    案例小结:

    “万事开头难。”每一位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的孩子都必然经历这样一个心理断乳期,也是考验一个教育工作者爱心与耐心的时期。在探索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实践中,我深深感悟到:教师的爱与教育智慧是一把引领孩子走进幼儿园大门的金钥匙,它可以开启孩子心灵,使孩子认同老师,认同同伴,认同集体,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