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初论教师的性格特征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初论教师的性格特征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摘要〕
    教师的性格特征是教师内心所具有的对教育教学和未来世界的内在认识,是教师教学意义的源泉、动机的基础和行动的依据。对幼儿教育而言,教师的性格特征不仅决定教师的教育事业、教育教学行为的可能性与特征、师幼交往的深度和方式、教师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情绪状态,还提供了研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行为的新视角。
    性格特征是个性心理特征的因素之一,是个人具有的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的行为模式。人的言谈、举止常受到其个性特征的影响。一名教师,有什么样的个性,就有什么样的谈吐和外在行为表现。幼儿在学习中创造力表现的如何,与教师的个性特征有极大地关系。
   (一)伟大的童真孕育着创造力的萌芽,关注童真的创造性,这是教师搞好工作的基本动力。
    具有良好个性倾向的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孩子充满爱心,那么她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和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认真对待童真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多方面启发、引导。在教育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和创造性的萌芽,常温和的对待他们,对幼儿的不愿参与做出反应,努力调动他们的注意力,进而参与都创造思维的行列中来。同事,牵引幼儿向创造性方面靠拢,力求思想上的初步创造性发展。
   (二)不同的性格特征对幼儿创造力的不同影响。
    教师的性格集中体现出教师对于现实、集体、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是直接影响教学、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态度温和、平易近人的教师,幼儿喜欢接近、亲近,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能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兴趣、需要的内容,促进创造力的萌芽、发展。而性格冷淡的教师,幼儿只能进而远之,这样的教师很难令幼儿对学习产生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也就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
    从另一个角度讲,勤奋和懒惰两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对幼儿创造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勤奋的教师,即使能力不强,也能通过自己的勤奋来提高自己,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加强于幼儿的互动与交流,积极启发幼儿思维,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挥。而懒惰的教师则相反,即使能能力再高,犹豫懒惰水平很难发挥,因而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创造性更是遥不可及。
   (三)不同性格特征的教师,对幼儿创造性行为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积极个性的教师,能认同和包容孩子在活动的不同坐姿、小动作、同伴间的耳语等行为,会对孩子的行为有正面的感受。幼儿的创造性行为也往往是在不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下产生的,有良好性格特征的教师,会尊重幼儿这种创造性和灵活性,对幼儿的行为作出合适的反应:而性格粗暴的教师,往往会把这些视为不守“规矩”或“违背要求”,对幼儿的创造性横加干涉、盲目否定。〔1〕在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中,没有鼓励幼儿继续创造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思想,就会将幼儿的创造性扼杀在萌芽状态。这种性格特征的教师就不会培养出有新时代意义的创造型人才。
   (四)教师创设的自主开放的环境是幼儿创造力得以体现的重要条件。
    1、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创造力得以体现的外部条件。
    教师在各种活动中不是界定幼儿的行为、行动,而是给幼儿相对自由的活动环境,让他们有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给幼儿的创造性有得以发挥的余地。教师不以长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平等者的角色介入。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创造力得到最真实、最自然的体现是在游戏活动中。在游戏中,幼儿的活动完全是资源的,非强制性的,他们有自由而开放的外部环境,这是,教师若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和以和蔼的姿态参与到游戏中,就会让幼儿不受约束,开阔思路、自主活动。
    2、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创造力得以体现的重要先决条件。
    试想,教师总是严厉的要求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医院来完成某项活动,不给幼儿宽松的心理空间,何谈创造性。简言之,不过是“模仿机”而已。所以,宽松的心理环境是教师良好性格特征的体现,也是积极地性格特征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帮助。
    如在艺术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由开放的思想空间,充分尊重个性并允许自由表现,这样,幼儿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他们才会有创造性的艺术表现。
  〔2〕儿童不论在哪种活动中表现出创造力,都离不开开放的外部环境、不受限制的思想,即教师积极地性格特征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挖掘出埋藏在人脑中的金矿——创造力。
   (五)不同性格特征的教师,主体性、创造性也会有所不同。
    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教师,能通过她的一言一行,通过她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式来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主体性、创造性的教师会培养出有主体性、创造性的幼儿。而不具备良好性格特征的教师,即便有很大创造性,只因为缺乏了主体性,只把自己看成知识的传递者、教学任务的执行者,那么,幼儿必然成为知识的接受者,从而丧失了创造性。所以,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平等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爱护幼儿,创设一种有利于发挥幼儿创造性的、民主、和谐的氛围。
    所以,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3〕教师的人格是完成教育的基础,在教学与教养的过程中涉及到儿童的整个人格,而教师自己也是以整个人格来与儿童接触的。因此,对教师来说,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中重要,但是,它根本不能同人格抗衡。只有教师人格完美,才能胜任塑造幼儿创造性的责任。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自觉完善自己的个性,通过主管努力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始终朝着健康、理想的教师个性特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操作。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5)
 〔2〕张梅。课堂教学中幼儿话语权的失落与回归。学前教育研究,2008,(7)
 〔3〕刘云艳,叶丽。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策略探讨。学前教育研究,2007(2